什么是环境经济学?

题目

什么是环境经济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环境经济学是研究如何运用经济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以及经济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选择经济、合理的物质变换方式,以便用最小的劳动消耗为人类创造清洁、舒适、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新兴学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技术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方案预期经济效果、寻找最佳方案的一门应用学科和方法论。
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①研究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寻求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与方法;
②研究技术和经济的相互关系,探讨技术与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途径;
③研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进而获得经济增长。


第2题:

实证经济学,是回答()的经济学。

A.是什么
B.为什么
C.怎么做
D.应该是什么

答案:A
解析:
实证经济学撇开或回避一切价值判断(即判断某一经济事物是好是坏,对社会有无价值),在做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后,研究现实经济事物运行的规律,并分析和预测这些规律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它力求说明“是什么”的问题,或回答如果作出某种选择,将会带来什么后果的问题,而不回答是否应该做出某种选择的问题。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实在性。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A。

第3题:

为什么说从经济学上讲,极端环境保护主义者的观点(即完全禁止污染)是不合理的?


参考答案: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噪声、废气、废水等)从经济学角度讲是企业生产行为的一种外部负效应。这种外部负效应导致产品的社会成本大于产品的私人成本,从而引起市场价格机制下的资源配置失误。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当企业不考虑外部性的影响时,会将产量定在Q1处;而实际上,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最优产量应在Q2处。此时,企业的生产行为所带来的污染并未完全消失,所以说,从从经济学上讲,极端环境保护主义者的观点(即完全禁止污染)是不合理的。


第4题:

简述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全面认识环境与经济相互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研究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和改善环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途径。环境和经济既有相互对立的一面,又有相互统一的一面。
环境经济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全面分析环境与经济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两者的矛盾,寻求实现经济再生产良性循环和环境再生产良性循环,促进环境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最佳方案。
第二,全面认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研究使经济活动符合自然规律(主要是生态规律)的要求,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迅速增长的途径。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只要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环境系统本身就有能力对这种影响进行补偿和缓冲,从而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第三,全面认识环境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促进和制约作用,研究使环境建设符合经济规律要求,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佳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途径。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组成部分。环境建设对经济建设既有促进又有制约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环境建设活动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有效地限制环境建设对经济建设的制约作用,就要使环境建设不仅要讲究环境效益,更要考虑经济效益,寻求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佳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方案。

第5题:

下列哪项是城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

A.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与土地经济学
C.土地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
D.环境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

答案:A
解析:
P298,理论基础:包括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核心问题是市场中的资源配置问题,即土地资源的分配问题。

第6题:

什么是经济学?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其基本假设和基本内容分别有哪些?


参考答案: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基本假设: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特点。基本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第7题: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说明环境污染问题,并说明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是否越严厉越好,为什么?


答案:
解析:
环境问题中存在外部性,使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存在差异,从而不能实 现资源配置的效率。环境污染问题属于负外部性问题。负外部性是指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 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 的成本。一般而言,在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 平,从而使得污染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量,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2)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并非越严厉越好。如图1-1所示,D=MR是某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 际收益曲线,MC则为其边际成本曲线。在负外部性下,社会的边际成本高于私人的边际成本,它 由虚线MCJ+ME表示,ME可以看成边际外部不经济。竞争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产量为 X*;但使社会利益达到最大的产量应当使社会的边际收益(可以看成为价格)等于社会的边际成 本,即应当为X*。因此,生产的外部不经济造成产品生产过多,超过了帕累托效率所要求的水 平X*。 若政府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假定对污染企业增加环境税t,当t=ME时,此时厂商的边际成本 变为MC+ ME ,此时社会产量为最优产量X**。若政府加大控制力度,使得t=ME',此时MC+ ME' >MC+ME,社会产量为X***,显然X***

第8题:

资源经济学的第一部专著是()

A.土地经济学原理

B.可耗尽资源的经济学

C.生态经济学

D.环境经济学


参考答案:A

第9题:

资源经济学的第一部专著是()

  • A、土地经济学原理
  • B、可耗尽资源的经济学
  • C、生态经济学
  • D、环境经济学

正确答案:A

第10题:

什么是价值判断?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区别:
(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实证经济学的内容是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进行检验,也会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规范经济学本身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出的结论要受不同价值观的影响。
联系: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规范经济学要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也离不开规范经济学的指导。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