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礼至法,则国有常”的说法出自()

题目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的说法出自()

  • A、墨子
  • B、孔子
  • C、荀子
  • D、孟子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强调礼和法都是治国不可缺少的工具,“隆礼王至法则国有常。”


参考答案:荀子

第2题:

简述荀子“隆礼重法”的法律主张。


参考答案:

1.荀子主张“隆礼”的根据是“性恶论”。认为人生而有好利、恶疾、好耳目之欲、好声色等天性,只有隆礼才能消灭隐患,治理好国家。
2.礼起源于人的社会性和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统治者应“平政爱民”,节用裕民。
3.礼是政治的指导原则,是通过严格划分政治等级来实现的“度量分界”。
4.法以礼为本。荀子认识到治国的重要性,认为法必须以礼为本,人们能够明礼则自然知法,如果仅仅知法而不明礼,那么执行法律难免失当,所以,礼是法的根本。
5.论法的作用。强调统治者必须运用法律来赏功罚罪。认为法律起奖励、禁止、矫正、防范的作用。
6.先礼后法。认为人性虽恶,但通过礼义教化是可以改恶从善的。因此,在礼义教化和刑罚的关系上,只有先礼后法,先教后诛,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7.罚当其罪。主张执法要公平,刑罚要相称,定罪量刑要宽猛相当,恰如其分,否则会导致社会混乱,不能充分发挥刑罚的作用。


第3题:

《曲礼》和《内则》均出自《礼记》。()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这句话出自荀子哪篇文章?如何解释?


正确答案: 出自荀子《天论》篇。
意思是:统治人民的君主,推崇礼义、尊重贤能就会称王天下;重视法治、爱护民众就会称霸诸侯;贪图财利、诡诈多端就会危险;玩弄权谋、倾轧颠覆、阴暗险恶就会彻底灭亡。

第5题: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出自()

  • A、《朱子家礼》
  • B、《春秋》
  • C、《逍遥游》
  • D、《原道》

正确答案:D

第6题: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的说法出自()

A.墨子

B.孔子

C.荀子

D.孟子


参考答案:C

第7题:

中国法律史中的比附类推原则,源于荀子的哪一种理论?()

A.“徒法不足以自行”

B.“隆礼重法则国有常”

C.“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D.“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


参考答案:D

第8题:

“隆礼至法”的观点是由韩非子提出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荀子》“君道篇”中说“至道大形: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纂论公察,则民不疑;赏勉罚偷,则民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请解释这段话的意思。


正确答案:最好的政治原则的最大效验:推崇礼义,使法制高于一切,那么国家就会有常规;尊重贤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那么民众就会知道努力的方向;集体审查,公正考察,那么民众就不会怀疑了;奖赏勤劳的人,惩罚偷懒的人,那么民众就不会懒惰了;同时听取各种意见,完全明察一切事情,那么天下人就会归顺他。

第10题:

“不学《礼》,无以立。”出自()。

  • A、《季氏》
  • B、《曲礼》
  • C、《内则》
  • D、《正蒙》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