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物体的责任制度,主要是由下列哪些公约确立的()。

题目

空间物体的责任制度,主要是由下列哪些公约确立的()。

  • A、《外层空间条约》
  • B、《华沙公约》
  • C、《国际责任公约》
  • D、《月球协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陆地和海洋之外的大气空问也成为各国行使国家权利的对象,下列关于国际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现代民用航空领域的三项基本制度——领土主权原则、航空器国籍制度,以及将国际航空飞行分为定期航班飞行和不定期航班飞行,是在《华沙公约》中明确规定的

B.国际民用航空安全制度主要是建立在《芝加哥公约》、《东京公约》、《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四个公约的基础上的

C.根据《外空条约》的规定,共同利益原则:不得据为己有原则和国际责任原则都是外层空间活动的主要原则

D.根据《登记公约》的规定,空间物体如果由两个以上发射国发射,应当各自进行登记;而依照《营救公约》,各国在获悉或发现意外时应当通知发射国或联合国安理会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查以下5个公约。
关于国际航空法体系,应当明确的是5个公约及其简称:《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即《芝加哥公约》,规定了现代民用航空领域的三项基本制度;《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章的公约》即《华沙公约》,规定了国际民航活动中的损害赔偿制度;《在航空器上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公约》即《东京公约》,《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即《海牙公约》和《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即《蒙特利尔公约》。5个公约共同确立了国际民航安全制度。《外空条约》规定的外空活动的主要原则有9项:共同利益原则、自由探索和利用原则、不得据为己有原则、和平利用原则、救援宇航员原则、外空物体登记和管辖原则、国际责任原则、保护空间环境原则以及国际合作原则。外层空间法体系由4个公约构成:《外空条约》、《登记条约》、《营救协定》和《责任公约》。D选项中应当是由全部发射国共同决定的其中的一个国家进行登记。在获悉或发现意外时应当通知的包括发射国和联合国秘书长。

第2题:

《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规定,空间物体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应由该物体的发射国承担。那么,如果甲国在其领域内为乙国发射一颗气象卫星,但该发射没有成功。此时造成的损失赔偿责任应如何承担?

A、甲国承担责任
B、乙国承担责任
C、由于发射没有成功,甲、乙两国均不承担责任
D、甲、乙两国共同承担责任

答案:D
解析:
损害赔偿应由该物体的发射国承担。这里的发射国包括:发射或促使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以及从其领土或设施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发射”包括未成功的发射在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共同发射空间物体时,对所造成的损害应承担共同或单独的责任。据此,虽然发射没有成功,但发射国仍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公约规定,甲、乙两国应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第3题:

目前确立外层空间法的最重要的公约是( )。

A.营救协定

B. 赔偿责任公约

C. 东京协定

D. 外层空间条约


参考答案:D

第4题:

1976年的《登记公约》将《外空条约》的规定进一步具体化,正式确立了空间物体登记公开制度,具体有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 1976年的《登记公约》将《外空条约》的规定进一步具体化,正式确立了空间物体登记公开制度。按照《登记公约》的规定:
(1)空间物体必须在一个发射国登记,如果有两个以上发射国,则由其协商确定一国为登记国。
(2)登记国有义务将登记情况报告联合国秘书长,以实现空间物体状况的公开,秘书长将情况载入“外空物体总登记册”,其他国家可以查阅到空间物体的发射国国名、登记号码、发射日期和地点、轨道基本参数、一般功能等情况。
(3)登记国对留置于外空或天体的空间物体享有管辖权和所有权,对其所载人员享有管辖权。

第5题:

说明企业责任中心如何确立?企业责任中心的制度设计包括哪些方面?概括说明企业责任中心的制度实施要点。
(1)企业责任中心如何确立:一是以内部控制的职责划分来确定责任主体,这样容易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责任会计制度间的对接,但这无疑限制了责任会计职能的发挥。二是在企业内部重新设定经济责任中心,并以之为会计核算对象。三是以企业原有组织架构的各部门为中心的核算。实践中企业通常不会对原有组织做根本性调整,而是以它们在企业整体活动中的定位来决定的,即包括了成本中心、收入中心、利润中心与投资中心等。
(2)企业责任中心的制度设计包括
①企业责任预算编制的设计。
②各责任主体间的内部转移价格与结算制度的设计。
③责任中心业务凭证、表格与责任报告的设计。
④责任会计账簿体系的设计。
⑤责任中心责任目标实现程度评价与考核的设计。
(3)企业责任中心的制度实施要点。
设计责任中心首要的考虑因素就是它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职能定位,企业内部的分工机制使得各职能部门都有自身的业务范围,企业授权也是按照它们的业务范围进行的,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中心实际上也是在强化各职能部门的业务专业化问题。这样,一般意义上的责任中心就包括了成本费用中心、收入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四类。

第6题:

空间物体所产生的第三者责任由( )负责赔偿。

A.空间物体的经营人

B.空间物体的所有人

C.发射国政府

D.空间物体的发射机构


参考答案:BC

第7题:

为了解决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产生的损害后果的责任问题,国际社会陆续缔结了一些条约,采用了不同的责任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采用国家责任制度,即由国家承担对外国损害的责任
B、《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采用双重责任制度,即国家与营运人共同承担对外国损害的赔偿责任
C、《核动力船舶经营人公约》采用营运人赔偿制度,即无论营运人是国家或者私人企业,都由营运人直接承担有限赔偿责任
D、《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采用营运人赔偿制度,即船舶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A,B,C
解析:
国际赔偿责任,是指国际法主体对其所从事的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所应承担的国际责任。责任形式有三种:(1)国家专属责任:即由国家承担对外国损害的赔偿责任。(2)双重责任:即由国家与营运人共同承担对外国损害的赔偿责任。(3)营运人责任:即由营运人单独承担赔偿责任。《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和《核动力船舶经营人公约》都采用双重责任制度。A、C项错误。《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采用国家责任制度,B项错误。D项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A、B、C三项。

第8题:

关于外空活动中的责任制度的表述,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应对其本国的卫星发射活动承担国际责任,无论该项发射活动是由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实体从事,无论是为了政府公务目的还是私人商业目的

B.发射国的空间物体对地球表面物体或飞行中的飞机造成损害的,由发射国承担绝对责任;发射国的空间物体对外层空间的外空物体或所载的人员、财产则承担过错责任

C.《责任公约》规定对发射活动所造成的损害,由发射国承担赔偿责任,但该规定对于未成功发射到外层空间的活动所造成的损害不适用

D.发射国的空间物体对本国国民所造成的人身或财产损害,不适用《责任公约》的规定


正确答案:C
31.答案:C 考点:外空活动中的责任制度讲解:按照《外空条约》的规定,国家应当对其外空活动承担国际责任,并应当保证本国活动的实施,符合国际法的规定,不论这种活动是由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实体从事的,非政府实体的活动应当得到其国家的批准和连续监督,故A项正确。根据《责任公约》,发射国的空间物体对地球表面物体或飞行中的飞机造成损害的,由发射国承担绝对责任,故B选项正确。《责任公约》规定:外空活动所造成的损害,由发射国承担赔偿责任,这里的发射国包括未成功的发射在内,故C项表述错误。发射国空间物体对本国国民的人身财产造成损失的,不适用《责任公约》的规定,故 D项表述正确。

第9题:

确立多边投资担保制度的公约是()。

  • A、汉城公约(MIGA公约)
  • B、纽约公约
  • C、华盛顿公约
  • D、巴黎公约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发射国应对其空间物体所造成的损害承担国际责任,有哪些情况?


正确答案: ⑴发射国应对其空间实体对地面的损害负绝对责任;
⑵发射国对空间实体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地方对另一国或对第三国的空间实体的损害,由发生过失的实体的发射国单独或共同负损害责任;
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共同发射的空间实体所造成的损害,应由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射国共同或单独承担赔偿责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