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些观点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的主张:()A、根情B、苗言C、叶音D、华声E、实义

题目

以下哪些观点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的主张:()

  • A、根情
  • B、苗言
  • C、叶音
  • D、华声
  • E、实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①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关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②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
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 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 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 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 义精神。 。
④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 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 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 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⑤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他要求每 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本文的作者认为白居易对诗歌的看法过于“偏激”之处是什么 (6分)


答案:
解析:
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

第2题:

①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关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②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
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 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 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 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 义精神。 。
④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 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 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 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⑤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他要求每 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从第①段看,自居易有关诗歌的观点包括哪两个方面 (6分)


答案:
解析:
①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 ②这种“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是诗歌的本质“诗言志”决定的。

第3题:

提出诗歌革新主张,主张“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韩愈

E.柳宗元

F.陈子昂


正确答案:F

第4题: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长文《 与元九书 》中,文章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强调的重点是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目的。


正确答案:功利

第5题:

提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这一名言的诗人是谁?


正确答案:白居易。

第6题:

①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关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②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
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 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 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 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 义精神。 。
④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 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 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 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⑤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他要求每 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第②段提到的“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中的“核心”指的是什么 (3分)


答案:
解析:
儒家传统的观点,或儒家传统美学思想。

第7题:

《与元九书》中体现了白居易哪些诗歌理论
1、在文与现实的关系上,白居易坚持生活是诗歌的源泉,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的疾苦和政冶斗争,干预生活,因而提出了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的原则:“文章合为时崦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在诗歌的作用上,白居易结合诗歌的特性,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功能,提出诗歌应发挥其“救济人病,裨补时阙”“泄导人情”的看法,并肯定了现实意义。   
3、在强调诗歌的内容政治性的基础上,界定了诗歌的内涵,指出了诗歌的艺术特点:情感性、形象性、音乐性和真实性。   
4、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强调内容和形式要统一。

第8题:

①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关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②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
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 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 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 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 义精神。 。
④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 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 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 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⑤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他要求每 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从第①段看,诗歌为什么具有“感动人心”的作用 (4分)


答案:
解析:
因为诗歌是“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成的,所以,能有“感动人心的作用”。

第9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了他的诗歌主张,其中不包含哪一主张?()

  • A、根情
  • B、华声
  • C、讽喻
  • D、实意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在中国,整个古代文论史上一直贯穿着一条“诗缘情”的红线,《()》就有“诗言志”的提法,晋()在《文赋》中进一步规定为“诗缘情以绮靡”,到唐代()有“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之说等。显然,认为文学是表现人的心灵的、情感是有相当合理性的,人的情感的表达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指归。


正确答案:《尚书》;陆机;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