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恶

题目

十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唐律“十恶”规定的主要内容及立法用意。


参考答案:

(1)十恶是:一为谋反;二为谋大逆,即阴谋破坏皇家建筑设施。三为谋叛,四为恶逆,即最严重是忤逆杀伤尊亲属。五为不道即用最残忍的手段害人。六为大不敬,即皇帝的不敬。七为不孝,八为不睦,即对同族尊长有伤害或告发行为。九为不义,即在下位的人严重违反尊卑之义。十为内乱即亲属内乱伦行为。
(2)《唐律》继承隋《开皇律》,首要“十恶”之罪,死于律首,加重打击,是为了强调打击危害君权和国家的行为,强调打击危害父权及家庭伦常秩序的行为以及来重违反传统道义的行为。


第2题:

简述唐律中有关“十恶”罪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唐律》中有关“十恶”罪的具体内容是:(1)谋反,即图谋反对皇帝,推翻封建君主政权的犯罪;(2)谋大逆,即图谋毁坏宗庙、陵寝以及宫阙的犯罪;(3)谋叛,即图谋背叛朝廷,投奔外国的犯罪;(4)恶逆,即殴打和谋杀祖父母、父母,伯叔父母等尊长的犯罪;(5)不道,即杀一家非死罪三人以上和肢解人的犯罪;(6)大不撤,即盗窃神御之物,盗窃、伪造御宝,指斥乘舆,无人臣之礼等的犯罪;(7)不孝,即告发或者咒骂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而别籍异财等的犯罪;(8)不睦,即谋杀以及卖缌麻以上亲,殴打或者告发丈夫以及大功以上尊长的犯罪;(9)不义,即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现授业师等犯罪;(10)内乱,即奸小功以上亲,或者奸父、祖妾的犯罪。“十恶”是重大犯罪,“为常赦所不原”。

第3题:

正式确立“十恶”制度,犯十恶者,“为常赦所不原”。

A.《晋律》

B.《开皇律》

C.《唐律疏议》

D.《大明律》


正确答案:B

第4题:

简述“八议”与“十恶”的关系。


正确答案:“八议”是指八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或减刑的特权,是封建贵族的特权,是封建等级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在名例律中立下“十恶”专条,强调这十种罪行的严重性质。犯“十恶”罪的人即使属于八议的范围,也不得享受议、请、减的照顾。“八议” 与“十恶”相辅相成,共同为封建统治服务的。

第5题:

下列关于“十恶”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十恶”制度所规定的犯罪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为侵犯皇权与特权的犯罪;一为违反伦理纲常的犯罪
  • B、“十恶”制度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三种犯罪是:谋反、谋大逆、恶逆
  • C、凡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等规定
  • D、隋《开皇律》将渊源于北齐律的“重罪十条”加以损益,确定了十恶制度

正确答案:A,C,D

第6题:

下列关于“十恶”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十恶”制度源于北齐律中的“重罪十条”B.“十恶”制度最早规定在《开皇律》C.凡犯十恶者,一般不适用八议D.“十恶”中的“大不敬”指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等尊亲属的行为


正确答案:D

“十恶”制度最早规定在隋朝的《开皇律》中,其制度渊源在于北齐律中的“重罪十条”,A、B正确。由于十恶犯罪被认为是封建社会中最严重的犯罪。一般不适用“八议”制度,C正确。“十恶”中的“大不敬”是指冒犯皇室尊严的犯罪。D错误。正确答案为D。

第7题:

何谓三障与十恶?


正确答案: 三障者:魔障、业障、灾障也。一、因贪嗔痴等之惑,而生魔障。二、因五逆十恶之业,而成业障。三、因三灾八难之遭,而见灾障。十恶者:口有四恶:绮语,妄言,恶口,两舌。心有三恶:贪,嗔,痴。身有三恶:杀,盗,淫。合为十恶也。

第8题:

古代社会的十恶的内容有什么?


参考答案:

十恶是古代社会中最严重的犯罪,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维护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打击危害封建国家和危及皇帝人身安全与尊严的行为;
(2)维护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家族制度,严厉打击危害家族伦常的犯罪行为。十恶中有关家族制度的条款竟占一半之多。


第9题:

“十恶”作为古代刑罚中的罪名,最早出现在《齐律》中,“十恶”不包括()。

  • A、谋大逆
  • B、不孝
  • C、不义
  • D、不忠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如何理解“重罪十条”和“十恶”?


正确答案:《北齐律》 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分别是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开皇律》设置了“十恶”,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将这十种犯罪进行分类 ,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严重危害国家利益和统治阶级利益的犯罪;另一类是严重危害家庭利益的犯罪。封建法典规定这十种犯罪的指导原则是儒家正统法律思想的“礼”。礼最早提出者是西周的周公旦,其思想核心是“亲亲”和“尊尊”。“亲亲”就是要长幼有序,严格遵守“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的标准。如果违反了以上原则和标准,不仅违背了不合“礼”,而且违犯了法律。从这个具体的法律规定不难看出,中国古代是“礼”“法”合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