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4-5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题目

简述4-5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身体发展:生理上进一步成熟,动作灵活性、稳定性增加,性和自控能力还比较差。
2.心理发展: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认识活动中的有意性得到显著发展,游戏的社会性水平提高,词汇量增长迅速,句子复杂程度提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制定科学教育目标时主要考虑()。

A、社会的需要

B、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C、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D、自然科学的特点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答案:
解析:
(1)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 具有一定的顺序,人的身心发展遵循从低级到髙 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性。 (2) 发展的阶段性。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 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特征。 (3) 发展的差异性。个别差异在不同层次和 程度上存在。 (4) 发展的不平衡性。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 往往表现出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3题:

简述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第4题:

心理学家提出0-7岁儿童身心发展中存在许多“关键期”,其中()是培养性格的关键期。

  • A、1-2岁
  • B、3岁
  • C、4-5岁
  • D、5-6岁

正确答案:B

第5题:

心理学家提出0-7岁儿童身心发展中存在许多“关键期”,其中()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 A、2-3岁
  • B、3-4岁
  • C、4-5岁
  • D、5-6岁

正确答案:A

第6题:

简述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3~6岁儿童的记忆发展的特点:(1)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逻辑记忆正在发展;(3)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第7题: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答案:
解析:
(1)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和整体性。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不仅整个身心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也是如此。例如,人的认知的发展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着,在前一阶段内准备好向后一阶段的过渡,每一发展阶段需要一定的时间。每个阶段,心理的发展表现出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③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由于受遗传、环境及教育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同;二是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质量也可能不同。比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④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身心的发展不是同步进行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在同一时期,青少年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有的方面(如感知觉)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如思维、情感要在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水平。⑤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们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也具有个体的独特性。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教学的意义。①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人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阶段,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否则,欲速则不达。②依据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③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一特点要求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受教育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不平衡性是由生物个体的成熟规律造成的。成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与学习的关系是很大的。个体在某一方面的某种成熟程度,表明了它在客观上具备了在该方面接受教育和进行学习的可能性。关键期是就成熟与教育的关系而言的,抓住关键期,就能使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研究不同时期个体的成熟状况及其特征,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积极促进青少年身心迅速健康地发展。

第8题:

儿童身心发展有什么样的特点?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应如何把握?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1)顺序性。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顺序,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有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不能一刀切,不能“揠苗助长”。
(2)阶段性。由于儿童在不同的学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工作中,就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就违反了教育工作的规律,得不到好的效果。
(3)不均衡性。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主要有两次发展的高潮:一是出生后的第一年;二是青春发育期,及少年期。少年期是一个过渡时期,既有儿童的特征,又有了成人特征的萌芽,可以说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把握关键期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失时机地采取教育措施,使其获得最佳发展。
(4)个别差异性。我们应深入了解每个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水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得到提高。
(5)整体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生命整体。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教学应该面对学生整个身心,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第9题:

简述5-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身体发展:5-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速率和上一年基本相同,大脑抑制程度逐渐加强,减少了冲动性,动作的目的性和自控能力逐渐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喜欢尝试一些有难度、冒险的动作,协同活动逐渐增多。
2.心理发展,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好学、好问,好动脑,心理过程的有意性增强,语言的社会化水平提高。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水平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第10题:

简述4-5岁幼儿动作发展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


正确答案: 4-5岁幼儿动作发展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是:
⑴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秒左右。
⑵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4米左右。
⑶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
⑷能快跑20米左右。
⑸能连续行走1.5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