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模型摄影?

题目

怎样进行模型摄影?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电影摄影中的许多特技镜头,都是利用仿制的模型配合人工模拟的环境拍摄而成。在我们摄影实践中,同样可以拍出好的模型照片。
在摄影时,正确选择相机拍摄角度是很重要的,一般人们是从模型的斜上方俯拍,然而,这样拍出的照片没有真实感,当然如果得以配合好背景和前景,还是能拍得好一点的。根据模型的大小,可以采用日历上的照片作为背景,还可以用浅蓝色的纸张和绿色的背景纸来作远处朦胧风景的背景。由于在近摄中景深小,背景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
在表现飞驶的汽车时,可在桌上放一张背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硬纸板,其长度是车身长度的3倍,汽车就放在上面。然后,在汽车上系一根细漆包线或颜色不显眼的细线,如钓鱼丝什么的。另一端固定在桌边一定的距离上。接着用安置在三角架上的相机对准汽车,将相机快门速度定在1/30~1/50秒上,一面拉着桌上的背景和“地面”往汽车后方移动,一面按下快门进行曝光。这样,车轮就转起来了,背景则向后移动,拍成照片,看上去就和真车飞驶一般。注意,如果汽车拍得较大的话,最好在驾驶员位置上装上个假人,调焦时不要把焦点放在小人身上,这样小人清晰度不高反而看不出是假的了。
表现户外景色的模型,在室外拍摄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室内拍摄,如果表现晴朗的景色,就要用一盏灯来代替太阳。如果是表现阴雨天,要在灯上覆盖半透明纸张,以便出现柔和效果,再在相机与模型之间喷洒细雾,渲染气氛。
在拍摄船只时,较难处理好的是波浪。要是将游泳池中的水当作海面拍摄,拍出来的波浪会比船还大,不够真实。当然,如果用振动器来振荡水槽,使槽中的水面形成微小的波浪,然后再拍摄则又当别论。富有真实的海面可以通过揉皱一张蓝色玻璃纸,再展开,打出逆光来表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大多数为动体摄影静物摄影怎样形成动感?


正确答案: 一切器皿、用具、花草、石头等都属静物。在摄影门类中,静物摄影可带有情节寓意性。带有情节寓意性的静物摄影,常借助人物,动物形像的工艺品和其它物品,根据摄影创作构思精心摆布,巧妙组合,使无情无知之物变得有情有知,构成诸如具有生活气息的,故事内容的,社会意义的多种意境,用以抒情言志,比喻象征或者讽刺针砭。因此,我国的带有情节寓意性的静物摄影作品,早年在国际上就享有很高的声誉。在这个基础上,热衷于静物摄影的新一代创作者,大胆探索创新,使静物摄影的画面表现出动感,就是一大突破。为使静物摄影形成动感,须把照相机装接在三脚架上固定位置,用慢门甚或B门拍摄,具体措施举例如下:
1.通过两个举手作招呼状的玩具人的背影,拍摄稍远处一架略上弦的玩具直升飞机,在螺旋桨缓慢转动之际拍摄。
2.布置几个作观看状的泥人,使其“目光”基本一致,似乎正颇有兴味地看斗鸡;在恰当部位布置两只啄对啄的绒制(或泥捏)公鸡,拴以细线或铺以垫纸,在细线或垫纸两端微微拉一个来回之际拍摄。
3.设一辆有“人”的敞篷玩具车,衬一幅野外风景或城市场面的放大照片或印刷品为背景,在徐徐移动背景之际拍摄,形成犹如“追随摄影”的效果,看来宛若敞篷车在飞驰。
4.在一个装满清水的山水风景盆景适当位置,设一个状若垂钓的男童模样的泥人或瓷人,让他手持钓竿(用铁丝、竹线或塑料细棍均可),挂一根细线垂至水面,线端连接一条弯体的干鱼苗的唇部,轻轻拨一下干鱼苗使摆动,同时向水中扔一粒石子,趁溅起水花或激起涟漪之际按下快门。
5.布置兴高采烈状奏乐的几个泥人,陪衬一个舞姿的泥人;在舞姿泥人的底部插一根细棍,穿过布或纸铺底(衬有胶合板)的孔眼,在硬衬底下捻动细棍半至一圈,趁泥人“表演”舞姿生动之际拍摄。

第2题:

怎样进行科技摄影?


正确答案: 科技摄影是摄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医学、生物学、考古学,天文学等各个领域,以宏观的宇宙世界,到电子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无所不包。科技摄影使用的器材即有普通的,又有特殊的。用光方法和使用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拍摄科技片。应该掌握一定的技巧。
先谈谈用光的目的,科技摄影用光,主要是为了追求学术上的表现效果,记录结果。用光涉及效果,其中显微镜反射照明法是记录物体表面结构和形态的最一般的用光方法,主要方法是被摄体平均受光。既可用灯从侧面直接照明,又可用带罩灯或数盏灯散射。科技摄影中,常会拍摄用琉璃或塑料制成的培养皿或试管。为了抑制多余的强光,突出被摄体,常采取更抽象背景和换灯位角度的方法。显微镜透射照明法:透射照明,作为主光源时,用于拍摄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作为辅助光源,一般用于消除阴影,彩色背景照明等方面,其效果可以表现出透明度是否有混浊沉淀状态。透射照明光质为扩散柔和光,适用于X光胶片的复印,染色体的病理切片的拍摄。特点是平均受光,没有照明斑痕。因此,如果被摄体很大,受光就很难均匀,如果透射照明处于某逆光状态,照片容易出现耀斑或反差低的现象。拍摄要点是在摄影范围以外的场合,为防止多余光进入镜头,可加上面罩。透射暗场照明法也是一种重要的照明方法,是一种使背景相对变暗的侧光照明法。特别是它可以提高无色半透明体的反差,强调标本边缘的形状、清晰透明度及标本内部结构。

第3题:

模型摄影是指用模型来代替实景的拍摄方法。()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逆光摄影怎样曝光?


正确答案: 为了取得逆光彩色摄影的正确曝光,在选择拍摄角度、背景与环境、颜色与色温等方面都要进行认真的处理。
1.逆光彩色摄影在曝光计算方法上,不能采取折中曝光,折中曝光不但造成阴暗部分曝光仍不足,而且亮光部分曝光仍过度。只能按阴暗部分确定感光值,舍去亮光部分的层次。如能加用补助光,缩小半级光圈的反差,效果将会更好些。
2.在色温较高(阴天或阴影)的逆光下拍摄以人物为主的彩色照片,应选择深色的背景,尽量避开天空,以降低人物与背景的明暗反差,使前后景的色调尽量接近些。如背景与前景的距离差再大些,与人物的颜色又有区别,再用虚实衬托,曝光依据以前景的人物为准,结果色彩与层次将会更丰富。
3.在人物与背景光比较大的情况下拍摄,不但要缩小光比反差,同时还要根据当时的色温,用平衡滤色镜加以调整色温。一般如遇背景亮,色温高,则用一红色系统的光平衡滤色镜,使色温降低。
4.逆光拍摄,光比反差大,色温高,又无光平衡滤色镜,可用电子闪光灯作为补助光。使用时,在灯上加一块浅红色透明胶片,深浅以不增加曝光时间为宜。它的好处是,加强了补助光,缩小了光比反差,降低了色温,可取得较好的色彩还原效果。
总之,在逆光下拍摄照片是比较头痛的,依据阴暗部分曝光,亮光部分就会感光过度;依据亮光部分曝光,阴暗部分就会感光不足。解决的方法也不外乎以下这些:拉近光比反差;降低高光部分色温;阴暗部分加补助光;使用光平衡滤色镜;避开高光部分的天空;选择深色背景;调节景深等等。

第5题:

简述怎样复制争性代谢性酸中毒的动物模型并进行疗?


正确答案: (1)经耳缘静脉注入12%的磷酸二氢钠溶液,剂量为5ml/kg体重。
(2)给药后10分钟,经三通管取血,检测各项血气和酸碱指标,
(3)根据注入酸性液后测得BE值,按下式进行补碱治疗。所需补充5%NaHCO3的ML数=BE绝对值×体重(kg)×0.5
(4)经5%碳酸氢钠治疗后10min,取血并检测各项指标,观察是否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第6题:

怎样进行平皿中菌落的记录摄影?


正确答案:将去盖之平皿覆置于放大机底片匣处,使培养基表面及印像纸到镜头之距离皆为所用镜头焦距之二倍(如焦距为10.5cm,则二者至镜头的距离皆为21cm)。所摄影像为黑底最片,大小道与实物相等,不易失真,反差强。用这种方法摄影,较易记录菌落形态及计数。
此法亦适于拍摄一般透明标本及某些低倍放大的显微镜标本。

第7题:

怎样在溶洞内摄影?


正确答案: 我国风景名胜处大都有溶洞游览。可有许多人在溶洞内拍不出好照片来,有的所摄人物不清晰,有的背景漆黑一片,有的背景只是颜色单调的岩石,溶洞内原有的斑斓色彩皆荡然无存,这主要是由于没有针对溶洞的特点来摄影。溶洞的特殊之点在于:
1.洞内本身岩石的色彩比较单调,全凭人工装饰的各种色光勾勒出千奇百怪的钟乳石。溶岩等的轮廓和波折,使之产生了丰富的色彩,所以拍溶洞是为了拍色光。
2.洞内光线极暗,在洞内留影,非得用闪光灯,否则曝光3~5分钟也未必有效。
3.对主体人物调焦不易看清细节,调焦很困难。因此,调焦和曝光就成为溶洞摄影的关键之点。
调焦比较容易解决,可用目测法。一般情况下可将摄距固定在4米。成年人中等身材通常为三步2米,六步便是4米,这样大致可保证景深(清晰)范围。
用好闪光灯比较复杂,溶洞内使用闪光灯要注意,必须使闪光灯的光恰好照射到人物,让主体(人物)准确感光,而不能使闪光灯的光照射背景(溶洞内各种色光勾勒出的轮廓)上,以免强烈的闪光“淹没”了溶洞内原有的色光,拍出溶岩本身单调的颜色。这就必须使背景远离人物至少4米,如灯的指数为16,除以人物站立处摄距4米,等于4,即用光圈4。这样做可以保证人物感光靠闪光灯,曝光充足,而背景因离闪光灯更远,可不感光或少感光。然后再利用这一光圈和相应的速度组成曝光量来使背景正确感光。一般可用光圈4,速度1/8秒;或光圈5.6,速度1/4秒等。因速度慢较难持稳相机,有条件者可以利用三脚架来拍摄。切忌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如1/60秒,1/125秒等,这些速度档次是在不需利用现场光条件下选用的速度,在溶洞内使用不合适,因为这样拍出的照片只有人物感光正确,背景却严重曝光不足,漆黑一团,失去溶洞原有的气氛了。

第8题:

怎样制定X线摄影的曝光条件?


答案:
解析:
制定曝光条件要根据电源情况、机器性能、投照部位的组织结构和病理状态而定,可按下列具体情况实施:
(1)根据投照部位确定X线量,例如躯干和腹部为150~250m.As(毫安秒),头颅为100~200mAs,四肢和肺部为10~50mAs。
(2)根据病理状况增减千伏值,例如骨质疏松、气胸、肺气肿等应适当降低千伏值;而对骨质硬化、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等要增加千伏值。
(3)体重较大或体格强壮者,应适当增加mAs;小儿和老年人应适当降低mAs。
(4)使用遮线筒、滤线器投照应适当增加mAs;不用增感屏投照,应加大mAs。
(5)焦-片距不同,应适当升降mAs和千伏值。
(6)石膏固定部位投照,应增加千伏值。
(7)其他如胶片感光速度、增感屏增感作用、显影液新旧和温度高低,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摄影条件,应作相应的调整。

第9题:

怎样在摄影中测定镜头视角?


正确答案: 在拍照时,我们肉眼所见的是三维的物体,但在相机取景器中所见到的却是平面的图象,视角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人眼的视角比较广阔,其透视感相当于装在35毫米相机上的85~90毫米的中焦镜头透视感。人们在怀有特定的兴趣时,由于将注意力集中到关心的要点上,忽略了要点以外的物体,这样,肉眼所见的景物有时就相当于焦距较长的镜头视角范围。
人的视角从整体看,近似于150°广角镜头的视野,如果视线中有物体出现,其所占视角约为50°,接近于标准镜头的视角,如果我们发现这个物体有部分细节,则肉眼的视角就迅速地变成2.5°左右长焦距镜头的视角。
对应肉眼观察物体的视角,有很多焦距不同的镜头供我们使用,有定焦镜头,也有变焦镜头,每只镜头有各自的视角。哪个镜头是多大的视角,要全部记住是困难的,许多镜头只有装到相机上才知道。这里我们可以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作标准,来大概了解镜头的视角。举例来说,将两臂伸直,手掌向内侧变曲。包括手指在内的两个手掌覆盖范围,就相当于35毫米相机100毫米焦距镜头的视角范围;摊开的一只手,相当于35毫米相当200毫米长焦镜头的视角范围;摊开手掌的一半,相当于300毫米长焦镜头。

第10题:

怎样进行多次闪光摄影?


正确答案: 不少摄影爱好者面对有趣的题材,比如隧道、山洞或很长的围墙等等,想拍摄,但光线太暗,或长围墙,在晚上拍摄,效果奇特,但不好解决光照问题,加一个闪光灯,又不可能燃亮那么大的面积,因而常常是束手元策,只好望洋兴叹。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当然不是的,一个闪光灯如何能够均匀地照亮很大的面积呢?那就是利用闪光灯作多次闪光法拍摄。也就是说,用闪光灯做“画笔”,用它在被摄物体上画画儿。实施这种照明方案不需要特殊技术,也不需要特殊的器材和设备,而是需要仔细地设计。为了使景物各部分受到均匀的照明,每次闪光时,灯至物体的距离应大体相等,闪光的次数和灯的位置也要在事先计划好,不要在照片上出现光线没有照射到的空白。由于闪光灯要移动,而且可能是离相机很远的地方,所以通过脉冲线与相机同步是不可能的了,必须采取相当慢的快门,这就是说需要多次打开相机的B门或T门,同时也意味着必须使用三角架,如果你的相机不具备多次曝光装置。那么你不能反复使用B门或T门,而只能从始至终开着B门或T门,每次闪光的间隙,可以用卡纸、镜头盖之类的东西挡住头镜。
闪光灯照明的范围和闪光灯到被摄体的距离成正比,与曝光量成反比。曝光的计算倒很简单,按照常规以灯到物体的距离去除闪光灯的指数就行了。当然这里还有一个与在室内闪光不同的是没有四壁的掺射,又是在全黑的情况下,所以实际曝光时应开大一级光圈,也有在同一位置多闪几次的。这往往是在灯光上加色片的情况下,说到加色片,它会拍出五彩缤纷的美丽画面,比不加色片拍出的照片漂亮多了。象上面说的,只是增加点儿曝光就行,当然色块儿的安排要适合创作意图,不可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