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发生爆炸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题目

防止发生爆炸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防止和减少焊接变形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有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刚性固定法;反变形法;锤击焊缝法。

第2题:

在化验室内发生爆炸的原因有哪些?在化验室内发生爆炸的原因有


正确答案: 1)由于逐渐加大器皿内与大气的压力差的结果。一种原因是器皿内部压力减小,如器皿壁的坚固性不够时,使器皿被压碎;另一原因是器皿内部的压力加大到器皿爆炸的限度,这种成为爆炸原因的能量就是压缩气体或蒸汽的热能。在爆炸的瞬间气体开始膨胀,它的一部分热量转变为动能;
2)由于反应时在反应区域内压力发生急剧升高或降低的结果,在化学反应领域内压力急剧改变的原因为:a、某些化合物迅速地、在千分之几秒内分解,分解的时候一般会生成大量的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b、在固体和液体物质间发生迅速反应,生成大量气体或放出大量的热,以致引起四周气体密度的急剧增大;c、当气体间迅速反应时,由于反应产物与原来物质有不同的体积而使压力改变。撞击、摩擦、其它地方的爆炸等也能成为化验室爆炸的原因。

第3题:

催化重整装置开工前临氢反应系统氮气置换的目的,是( )。

A、 防止氧气和氢气混合发生爆炸

B、防止氢气和汽油混合发生爆炸

C、防止氮气和氢气混合发生爆炸

D、防止氧气和氮气混合发生爆炸


参考答案:A

第4题:

防止绝缘子污闪的有哪些监测方法?防止污秽闪络有哪些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 目前常用的几种防止绝缘子污闪的方法有:
(1)现场巡视。
(2)抽测绝缘子的污闪(耐)电压,或污闪(耐)电压梯度。
(3)测量绝缘子表面的等值附盐密度。
(4)测量绝缘子表面的污层电导。
(5)测量绝缘子表面的泄漏电流。
前两种方法比较直观,通过现场巡视和现场绝缘子的污闪(耐)电压测定,可以直接地判断绝缘子的外绝缘的运行状况。后三种方法,都是间接测量方法。即测量外绝缘表面盐密值大小、污层电导和泄漏电流值,并找出这些系数与污闪(耐)电压的关系,判断外绝缘能力下降情况,决定应该采取的技术措施。
目前,常用的防污闪技术措施如下:
(1)调整绝缘子的爬电距离,或更换成抗污闪性能良好的绝缘子。例如,防尘绝缘子,硅橡胶合成绝缘子等。
(2)净化绝缘子。例如,清扫、水冲洗、气吹等。
(3)采用各种防污闪涂料。如硅油、硅脂地蜡、室温硫化硅橡胶(RTV)涂料等。
(4)采用各种防雨罩及硅橡胶增爬裙。
(5)采用本导体釉绝缘子。

第5题:

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有哪些?防止焊接变形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纵向变形、横向变形、挠曲变形、角变形、波浪变形、螺旋变形。
⑴采用合理的焊线顺序;
⑵采用反变形方法;
⑶采用锤击焊缝方法;
⑷钢性固定法;
⑸选择合理的焊接方法和规范。

第6题:

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2)制订合理的作息制度。
(3)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4)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5)提高教学质量。

第7题:

防止或减轻低温腐蚀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造成低温腐蚀的根本原因是,燃料中含硫的多少,燃烧过程中SO3的生成量,以及管壁温度低等.因此,要防止或减轻低温腐蚀,需针对上述原因采取如下基本对策:
1)进行燃料脱硫或往烟气中加入添加剂进行烟气脱硫,这是有效的方法,技术上也基本成熟,只是成本太高,尚未能广泛地使用.
2)控制炉内燃烧温度不要太高,如采用分级燃烧或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或采用低氧燃烧,以降低SO3生成量。
3)设法提高低温空气预热器的壁温,使其高于烟气露点.如采用热风再循环,加装暖风器等。
4)预热器采用耐腐蚀材料,如玻璃管,搪瓷管,不锈钢管,陶瓷传热元件等.

第8题:

防止结垢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1)加强给处理,尽可能降低给水含盐量,这是防止结垢的根本措施;
(2)加强锅内加药处理,使易结垢的钙、镁盐类生成非粘结性的松散的水渣,沉积下来后通过定期排污除去;
(3)加强锅炉排污,按照化学监督要求,正确地排污,维持锅水品质,减少饱和蒸汽带水及溶盐,这是防止产生水垢及盐垢的有力措施;
(4)加强汽水分离及蒸汽清洗,维持良好的蒸汽质量;
(5)定期对锅炉内部进行清洗,除去已沉积下来的盐分,防止结垢过程的继续发展。

第9题:

仓库有哪几种基本灭火方法?防止火灾的基本措施是什么?


正确答案: 基本灭火方法:
(1)冷却灭火法。
(2)隔离灭火法。
(3)窒息灭火法。
(4)抑制灭火法。
防止火灾的基本措施是:
(1)控制可燃物
(2)隔绝空气
(3)清除火源
(4)阻止火势、爆炸波的蔓延

第10题:

气瓶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气瓶的材质、结构或制造工艺不符合安全要求;
(2)、由于保管和使用不善、受日光爆晒、明火、热辐射等作用,使瓶温度过高,压力剧增,直至超过瓶体材料强度极限;
(3)、在搬运装卸时,气瓶从高处坠落、倾倒或滚动等,发生剧烈碰撞冲击;
(4)、放气速度太快,气体迅速流经阀门时产生静电火花;
(5)、氧气瓶上沾有油脂,在输送氧气时急剧氧化;
(6)、可燃气瓶(乙炔、氢气、石油气瓶)发生漏气;
(7)、乙炔瓶内多孔物质下沉,产生净空间,使乙炔瓶处于高压状态;
(8)、乙炔瓶处于卧放状态,或大量使用乙炔时出现丙酮随同流出;
(9)、石油气瓶冲灌过满,受热时瓶内压力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