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8岁。患糖尿病11年,3年前开始注射胰岛素维持

题目

患者,女,58岁。患糖尿病11年,3年前开始注射胰岛素维持,现双足麻木疼痛,影响睡眠及运动。 该患者双足疼痛,不能应用的治疗措施是()

  • A、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
  • B、应用大剂量维生素E
  • C、应用加巴喷丁、曲马朵等镇痛
  • D、实施骶管或低位硬膜外阻滞
  • E、对症处理,如休息、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67 岁,患糖尿病多年,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予以胰岛素注射,护士告知患者下列部位中可注射胰岛素的是()。

A.上臂三角肌下缘

B.臀大肌

C.臀中肌

E.臀小肌

D.大隐静脉


正确答案:A

第2题:

胰岛素注入人体后1小时开始起作用,故糖尿病患者应在饭前1小时注射胰岛素。(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3题:

患者女,50岁。患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期间突然心悸、饥饿、出汗,随即意识不清,首要的措施为

A、加大胰岛素剂量

B、加用格列本脲

C、静脉注射50%葡萄糖

D、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E、应用呼吸兴奋剂


参考答案:C

第4题:

患者女,63岁,患糖尿病20余年,注射胰岛素控制,1个月前开始在注射部位出现红肿,持续不消退,属于( )。

A.Ⅲ型+Ⅳ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Ⅰ型超敏反应
E.Ⅳ型超敏反应

答案:C
解析:
患者注射部位反复注射胰岛素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IgG类抗体,若再次注射胰岛素,抗原不断由皮下向血管内渗透,血流中相应的抗体由血管壁向外弥散,两者相遇于血管壁,形成沉淀性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静脉血管壁基底膜上,可导致坏死性血管炎,表现为局部红肿、出血和坏死。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故为Ⅲ型超敏反应。

第5题:

材料二:患者,男性,50岁,患2型糖尿病4年,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理想,需要加用胰岛素治疗。
对该患者实施胰岛素治疗,正确的是( )。

A.每天早警后半小时内注射胰岛素
B.从大剂量开始,逐渐减量
C.血糖控制不稳时,每3-4天调整一次胰岛索剂量
D.开始胰岛袁治疗后不需再控制饮食

答案:C
解析:

第6题: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短效胰岛素后,低血糖现象通常发生于( )

A、每次注射胰岛素后30分钟

B、注射胰岛素后3小时

C、注射胰岛素后2小时

D、注射胰岛素后1小时

E、午夜至次日晨3时之间


参考答案:A

第7题:

患者女,65岁。因患糖尿病需胰岛素治疗,护士指导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错误的是

A、用1ml注射器抽吸

B、进针角度不超过45°

C、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D、胰岛素不宜冷冻

E、皮下注射时90°进针


参考答案:E

第8题:

患者,女,70岁。患2型糖尿病10年,目前以胰岛素治疗。某天上午在注射胰岛素后1小时左右出现心悸、出汗、饥饿感伴意识障碍,进而昏迷。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糖尿病酮症

B、糖尿病高渗昏迷

C、低血糖昏迷

D、糖尿病伴脑卒中

E、糖尿病脑血管意外

在患者意识恢复、急性期过后,最需要的是A、进食糖水

B、静脉注射葡萄糖液

C、停用胰岛素治疗

D、调整每天胰岛素用量

E、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


问题 2 答案:D

第9题:

患者,女,68岁。患糖尿病两年,住院治疗。医嘱:胰岛素8单位三餐前15分钟皮下注射。
实习护士为该患者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时,针头刺入的深度应是针梗的()。

A.1/3
B.2/3
C.3/4
D.全部刺入
E.针尖斜面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患者女,65岁。因患糖尿病需胰岛素治疗,护士指导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错误的是

A.用1ml注射器抽吸
B.进针角度不超过45°
C.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D.胰岛素不宜冷冻
E.皮下注射时90°进针

答案:E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