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

题目

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档案分类的常用方法及其应用。
三类分类方法:年度分类法、组织机构分类法、问题分类法。
(1)年度分类法:就是根据形成和处理文件的年度,将全宗内档案分成各个级别。要求根据文件的准确日期归入相应年度类别内,对于立档单位形成的专业档案,则要根据其形成的时间特点,划分专门年度,并按专门年度进行分类,如教学年度等。
(2)组织机构分类法:就是按照立档单位的内部组织机构,把全宗内的档案分成各个类别,有多少个机构就设多少类,机构名称也就是该类档案的类名,其类别排列应根据正式文件规定的或习惯认定的顺序排列,并保持相对稳定。当涉及到几个机构的文件应当有有统一的规定,合理而有规律的进行归类,做到前后一直。
(3)问题分类法:就是按照全宗内档案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应按照文件内容中最基本的问题设置类项,如实反映出主要活动,类目体系力求简明,合乎逻辑,研究确定文件内容的主要问题,按一定规则有规律的归类。

第2题:

简述研究过程建模的主要目的及其建模方法。


正确答案: 建模目的
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和整定调节器参数:在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整定时,是以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为依据的,它是极其重要的基础资料。
2)指导设计生产工艺设备:通过对生产工艺设备数学模型的分析和仿真,可以确定有关因素对整个被控过程动态特性的影响(例如锅炉受热面的布置、管径大小、介质参数的选择等对整个锅炉出口汽温、汽压等动态特性的影响),从而提出对生产设备的结构设计的合理要求和建议。
3)进行仿真试验研究:在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往往需要对一些复杂庞大的设备进行某些试验研究,例如某单元机组及其控制系统能承受多大的冲击电负荷,当冲击电负荷过大时会造成什么后果。对于这种破坏性的试验往往不允许在实际设备上进行,而只要根据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试验研究,就不需要建立小型的物理模型,从而可以节省时间和经费。
4)培训运行操作人员:在现代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对于一些复杂的生产操作过程(例如大型电站机组的运行)都应该事先对操作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培训。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先建立这些复杂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不需要建小型物理模型),而后通过仿真使之成为活的模型,在这样的模型上,教练员可以安全、方便、多快好省地对运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建立过程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有机理分析法和试验法两种。

第3题:

简述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
(1)个案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质的研究法;
(4)叙事研究;
(5)观察法;
(6)调查法;
(7)实验法。

第4题:

简述钢结构常用的涂料施工方法及其应用?


正确答案: ⑴基层处理:清除施工基层表面的尘土、油污、杂物等。对未除锈的钢材表面进行除锈,对已涂防锈漆但漆膜遭到损坏的钢构件进行补涂。
⑵按照m(粉状涂料)∶m(水)=1.0∶(1.0~1.2)的配比,于现场慢速搅拌成适于施工稠度的浆料,采用喷涂、抹涂、刮涂或3种方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⑶施工环境温度应在5℃以上。
⑷根据设计厚度要求,需进行多道施工,每道施工厚度应控制在5~10mm之内,每道间隔24h,待前一道基本干燥后再进行后一道施工,如需要平整的表面,可在最后一道施工后做抹平处理。
⑸浆料应随用随配,配好的浆料应在1h内用完,避免因放置时间过长而固化浪费

第5题:

病理学常用的观察方法有①()、②()、③()、④()、⑤(),近数十年建立的⑥()、⑦()等新技术将历来的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


正确答案:①大体观察;②组织学观察;③细胞学观察;④超微结构观察;⑤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⑥流式细胞仪(FCM)技术/形态测量/分析电泳;⑦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子原位杂交

第6题:

简述几种常用的氧化方法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制备SiO2的方法有很多,热分解淀积、溅射、真空蒸发、阳极氧化法、化学气相淀积、热氧化法等。热生长法制备的SiO2质量好,是集成电路的重要工艺之一。热氧化法:Si与氧或水汽等氧化剂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iO2。热氧化法制备SiO2的特点:具有很高的重复性和化学稳定性,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太受湿度和中等温度热处理的影响;降低Si表面的悬挂键,使表面态密度减小;很好地控制界面陷阱和固定电荷。(1).干氧氧化在高温下,氧气与硅反应生成SiO2。氧化温度为900-1200℃,为了防止外部气体的玷污,炉内气体压力应比一个大气压稍高些,可通过气体流速来控制。优点:结构致密、干燥、均匀性和重复性好,掩蔽能力强,与光刻胶黏附好,目前制备高质量的SiO2薄膜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方法。缺点:干氧氧化法的生长速率慢,所以经常同湿氧氧化方法相结合生长SiO2。(2).水汽氧化在高温下,硅与高纯水产生的蒸气反应生成SiO2。产生的H2分子沿Si-SiO2界面或者以扩散方式通过SiO2层―逃离‖。因为水比氧气在SiO2中有更高的扩散系数和大得多的溶解度,所以水汽氧化的生长速率一般比较高。(3).湿氧氧化湿氧氧化的氧化剂是通过高纯水的氧气,高纯水一般被加热到95℃左右。通过高纯水的氧气携带一定水蒸气,所以湿氧氧化的氧化剂既含有氧,又含有水汽。因此,SiO2的生长速率介于干氧和水汽氧化之间,与氧气流量、水汽的含量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水汽含量很少,SiO2的生长速率和质量就越接近于干氧氧化的情况,反之,就越接近
水汽氧化情况。水汽含量与水温和氧气流量有关。氧气流量越大,水温越高,则水汽含量就越大。氢气和氧气,H2+O2→H2O采用高温合成技术进行水汽氧化,在这种氧化系统中,氧化剂是由纯氢和纯氧直接反应生成的水汽。(4).快速热氧化工艺(RTO)制备深亚微米器件的栅极氧化层,非常薄<30Å在实际生产中,根据要求选择干氧氧化、水汽氧化或湿氧氧化。对于制备较厚的SiO2层来说,往往采用的是干氧-湿氧-干氧相结合的氧化方式。这种氧化方式既保证SiO2表面和Si-SiO2界面质量,又解决了生长效率的问题。

第7题:

简述遗传力及其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遗传力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些特征(如智力)的全部变异中,可以归因于遗传差异的比率。研究遗传力经常使用两种方法:选择性育种及家谱研究,这两种方法是经常用来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主要策略。

第8题:

简述质性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


答案:
解析:
质性研究主要包括:(1)现象学研究法(2)根基理论研究法(3)人种学研究法

第9题:

简述配位滴定中常用的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正确答案: (1)直接滴定法: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离子。
特点:方便、快速、引入的误差较小。
适用情况:只要配位反应能符合滴定分析的要求,有合适的指示剂,均可采用直接滴定法。
(2)返滴定法:在待测溶液中先加入定量且过量的EDTA,使待测离子完全配合,然后用其他金属离子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根据两种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求得被测物质的含量。
适用情况:
①待测离子(如Ba2+、Sr2+等)虽能与EDTA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但缺少变色敏锐的指示剂;
②待测离子(如Al3+、Cr3+等)与EDTA的反应速度很慢,本身又易水解或对指示剂有封闭作用。
(3)间接滴定法:加入过量的能与EDTA形成稳定配合物的金属离子作沉淀剂,以沉淀待测离子,过量沉淀剂用EDTA滴定。或将沉淀分离、溶解后,再用EDTA滴定其中的金属离子。
适用情况:有些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不与EDTA发生配位反应或生成的配合物不稳定;阴离子的测定。
(4)置换滴定法:利用置换反应,置换出等物质的量的另一金属离子,或置换出EDTA,然后滴定。
①置换出金属离子:如果被测离子M与EDTA反应不完全或所形成的配合物不稳定,可让M置换出另一配合物(NL)中等物质的量的N,用EDTA滴定N,然后求出M的含量。
②置换出EDTA:将被测M与干扰离子全部用EDTA配合,加入选择性高的配合剂L以夺取M:
M.Y+L⇌ML+Y
释放出与M等物质的量的EDTA,用金属盐类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来的EDTA,即可测得M的含量。

第10题:

简述常用目的基因制备的方法及其原理?


正确答案:生物学方法;化学合成法;基因文库法;利用PCR扩增法。
原理:
①生物学方法是采用基因工程手段把染色体DNA用限制内切酶切割,将所有片段都连接到某种载体上,转入大肠杆菌中增殖,再用适当方法来筛选含该基因的重组体菌落,从重组题细菌提取DNA,经酶切后得到目的基因。
②化学合成法是以单核苷酸为原料,在体外用化学方法按照已知基因的碱基序列,先合成DNA短片段,再依次连接而成完整的目的基因链。
③基因文库法是将某种生物全部基因组的遗传信息,贮存在可以长期保存的稳定重组体中,以备需要时能够随时应用它分离所需要的目的基因。
④利用PCR扩增法是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利用DNA聚合酶催化合成反应,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