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地制止走私违法活动,严厉打击走私犯罪分子,保障国家经济建

题目

为了有效地制止走私违法活动,严厉打击走私犯罪分子,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党中央、国务院于()。

  • A、1998年10月组建国家缉私警察队伍
  • B、1999年1月组建国家缉私警察队伍
  • C、1999年10月组建国家缉私警察队伍
  • D、2000年1月组建国家缉私警察队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直接从走私犯罪分子手中收购数额较大的走私物品在国内出售的,构成()

A.走私罪

B.非法经营罪

C.收购赃物罪

D.洗钱罪


参考答案:A

第2题:

与走私罪犯通谋,为走私犯罪分子提供账号的,应当认定为(  )。
A.走私犯罪的共犯
B.伪证罪
C.洗钱罪的共犯
D.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答案:A
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156条的规定,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故选A项。

第3题:

关于走私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逃避海关监管使用大货柜车走私进口豪华整装汽车10辆,并在汽车中还发现藏匿有手枪、海洛因1000克、淫秽光盘20箱、假币20箱:黄金50公斤,甲构成走私普通货物、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毒品罪、走私假币罪、走私贵金属罪,应实行敷罪并罚

B.经许可进口国家限制进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废物,偷逃应缴税额100万,应当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定罪处罚

C.未经许可走私进口国家限制进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废物,偷逃应缴税额100万,同时构成走私废物罪和走私普通货物罪的,应当按照刑法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D.甲为了贩卖牟利,到沿海某村从走私犯罪分子乙手里购买100箱走私香烟,正装车外运时被查获,甲构成非法经营罪


正确答案:BC
60.答案:B、C 考点:走私犯罪讲解:关于A项。根据2006年1l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5条:对在走私的普通货物、物品或者废物中藏匿刑法第151条、第152条、第347条、第350条规定的货物、物品,构成犯罪的,以实际走私的货物、物品定罪处罚;构成数罪的,实行数罪并罚。本案中,除了构成选项中所给的罪名外,还构成走私淫秽物品罪,应一并实行数罪并罚。故A项错误,不当选。关于B项和C项。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第8条:经许可进口国家限制进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废物时,偷逃应缴税额,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153条的规定,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定罪处罚;既未经许可,又偷逃应缴税额,同时构成走私废物罪和走私普通货物罪的,应当按照刑法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所以BC项当选。关于D项。根据《刑法》第155条规定,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或者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其他货物、物品,数额较大的,直接定走私罪。所以 D项错误,不当选。

第4题:

关于毒品犯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缉毒人员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应认定为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 B、缉毒人员事前通谋,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应认定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 C、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提供醇酸酐,构成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 D、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C

第5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明知是走私毒品的犯罪分子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追诉的,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明知是走私毒品的犯罪分子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追诉的,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第7题:

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涉嫌()。

  • A、包庇罪
  • B、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 C、走私毒品罪
  • D、贩卖毒品罪

正确答案:B

第8题:

直接向走私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的或者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其他货物物品数额加大的以()罪论处。


参考答案:走私普通货物物品

第9题:

某边防武警甲虽明知其亲戚乙多次走私毒品但每次走私毒品数量较小,仍作假证明对其予以包庇,甲的行为涉嫌()。

  • A、包庇罪
  • B、走私毒品罪的共犯
  • C、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 D、徇私枉法罪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数量大的,涉嫌()。

  • A、走私毒品罪
  • B、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 C、贩卖毒品罪
  • D、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