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

题目

明清时期,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江南地区人口结构变化
  • B、南方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疫情责任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源携带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向发病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传染病,报告的时限为( )。

A.城镇于3小时内,农村于6小时内

B.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0小时内

C.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

D.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

E.城镇于l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


正确答案:E

第2题:

明清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最突出的表现是

A.福建、山东一些地区成为特色农业生产区B.浙江嘉兴使用纱绸机
C.江浙一些农村崛起为工商业市镇D.商产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推广

答案:C
解析:

第3题:

《关于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若干政策的通知》规定,出嫁或者离婚妇女承包土地被征收、征用,应享有与()平等的补偿分配权利。

A、与本地村民

B、本地妇女

C、外来人口


参考答案:A

第4题:

明清是我国古代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造园活动中出现了两个高潮时期,即明中晚期北京,南京,江南一带私家园林的繁荣和清代中叶皇家苑囿和扬州,江南一带的()的繁荣。


正确答案:私家园林

第5题:

下列关于城镇化内涵的表述和理解,准确的是( )。

A.城镇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的
B.城镇化是外来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C.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D.城镇化包含了城市生活与意识形态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城镇化的基本概念。“无形的城镇化”,即精神上、意识上的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城镇化。

第6题:

疫情责任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源携带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向发病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传染病,报告的时限为

A.城镇于3h内,农村于6h内

B.城镇于6h内,农村于10h内

C.城镇于6h内,农村于12h内

D.城镇于6h内,农村于24h内

E.城镇于12h内,农村于24h内


正确答案:C
[答案与解析] C。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皆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时,在城镇应于6h内、在农村应于12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法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同时报出疫情报告卡。
[考点] 传染病的报告。

第7题:

在江南、两广,水稻成为最重要的农作物始于( )时期。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C
解析:

第8题:

某医生在临床中发现一艾滋病患者,按规定必须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其报告的时限是

A、城镇于14小时内,农村于18小时后

B、城镇于16小时内,农村于20小时后

C、城镇于8小时内,农村于16小时内

D、城镇于12小时后,农村于24小时内

E、城镇、农村均为24小时


参考答案:C

第9题:

春节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南方。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