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为23℃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4.5mg/L,已知该河段属于

题目

气温为23℃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4.5mg/L,已知该河段属于Ⅱ类水体,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根据GB3838-2002,Ⅱ类水体溶解氧标准为≥6mg/L)

  • A、0.75
  • B、1.33
  • C、1.58
  • D、3.25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5mg/L,该河段为二类水域,溶解氧的标准值≥6mg/L,采用单项指数评价,其指数为()。

A:0.5
B:1
C:2
D:2.5

答案:D
解析:

第2题:

某河段COD水质目标为20mg/L,实测断面COD浓度为10mg/L,该断面的COD标准指数为()。

A:0.33
B:0.50
C:0.66
D:2.00

答案:B
解析:
该断面的COD标准指数=10/20=0.50。

第3题:

某河段溶解氧标准限值为5mg/L。已知河流水温为20.4℃,饱和溶解氧DOf为9mg/L。利用标准指数等于1的条件计算出的溶解氧上限浓度为( )。

A.11mg/L
B.12mg/L
C.13mg/L
D.14mg/L

答案:C
解析:

第4题:

(2011年)某河段溶解氧标准限值为5mg/L。已知河流水温为20.4℃,饱和溶解氧DO f为9mg/L。利用标准指数等于l的条件计算出的溶解氧上限浓度为( )。

A.11mg/L
B.12mg/L
C.13mg/L
D.14mg/L

答案:C
解析:

第5题:

气温为 23 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 4.5 mg/L 己知该河段属于 II 类水体,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 ), (根据 GB 3838-2002, II 类水体溶解氧标准为≥6mg/L)
A. 0.75
B. 1.33
C. 1.58
D. 3.25


答案:D
解析:

第6题:

已知设计水文条件下排污河段排放口断面径污比为4.0,排放口上游氨氮背景浓度为0.5mg/L,排放口氨氮排放量为86.4kg/d,平均排放浓度10mg/L,则排放口断而完全混合后氨氮的平均浓度为()。

A:5.25mg/L.
B:3.00mg/L
C:2.50mg/L
D:2.40mg/L

答案:D
解析:
对于点源排放持久性污染物,河水和污水完全混合、反映河流稀释能力的方程为:c=(CpQp+ChQh/(Qp+Qh)。式中,c为完全混合的水质浓度,mg/L;Qp为污水排放量,m3/s;cp为污染物排放浓度,mg/L;ch为上游来水流量,m3/s;ch为上游来水污染物浓度,mg/L。则该排放口断面完全混合后氨氮的平均浓度为:c=(4*0.5+1*10)÷(1+4)=2.40(mg/L)。

第7题:

已知某河段长10km,规定的水环境功能为Ⅲ类(DO≥5mg7L),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3km和10km处枯水期的DO浓度值分别为5.0mg/L和5.5mg/L。采用已验证的水质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该排放口下游4~6km处存在临界氧亏点。因此可判定该河段()。

A:DO浓度值满足水环境的功能要求
B:部分河段DO浓度值未达标
C:尚有一定的有机耗氧物环境容量
D: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3.5km处DO浓度值达标

答案:B
解析:
据氧垂曲线,在4~6km出现临界氧亏点,那么氧亏点DO浓度值肯定小于5mg/L,所以部分河段DO浓度值未达标。

第8题:

已知设计水文条件下排污河段排放口断面径污比为4.0,排放口上游氨氮背景浓度为0.5mg/L,排放口氨氮排放量为86.4kg/d,平均排放浓度10mg/L,则排放口断面完全混合后氨氮的平均浓度为( )。

A.5.25mg/L
B.3.00mg/L
C.2.50mg/L
D.2.40mg/L

答案:D
解析:
对于点源排放持久性污染物,河水和污水完全混合、反映河流稀释能力的方程为:c=(cpQp+chQh)/(Qp+Qh)。式中,c为完全混合的水质浓度,mg/L;Qp为污水排放量,m3/s;cp为污染物排放浓度,mg/L;Qh为上游来水流量,m3/s;ch为上游来水污染物浓度,mg/L。则该排放口断面完全混合后氨氮的平均浓度为:c=(4×0.5+1×10)÷(1+4)=2.40(mg/L)。

第9题:

已知某河段长10km,规定的水环境功能为Ⅲ类(DO≥5mg/L),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3km和10km处枯水期的DO浓度值分别为5.0mg/L和5.5mg/L。采用已验证的水质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该排放口下游4~6km处存在临界氧亏点。因此可判定该河段( )。

A.DO浓度值满足水环境的功能要求
B.部分河段DO浓度值未达标
C.尚有一定的有机耗氧物环境容量
D.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3.5km处DO浓度值达标

答案:B
解析:
沿河水流动方向的溶解氧分布为一悬索型曲线,通常称为氧垂曲线。氧垂曲线的最低点C称为临界氧亏点,临界氧亏点的亏氧量称为最大亏氧值。在临界亏氧点左侧,耗氧大于复氧,水中的溶解氧逐渐减少;污染物浓度因生物净化作用而逐渐减少;达到临界亏氧点时,耗氧和复氧平衡;临界点右侧,耗氧量因污染物浓度减少而减少,复氧量相对增加,水中溶解氧增多,水质逐渐恢复。据氧垂曲线,在4~6km出现临界氧亏点,那么氧亏点DO浓度值肯定小于5mg/L,所以部分河段DO浓度值未达标。

第10题:

气温22℃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8.0mg/L,该河段属于Ⅱ类水体,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

A:0.26
B:0.65
C:2.50
D:1.40

答案:A
解析:
当DOj≥DOs,则有SDO=|DOf-DOj|/(DOf-DOs(式中:DO为溶解氧;SDO,j为DO的标准指数;DOf为某水温、气压条件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计算公式常采用DOf=468/(31.6+t),t为水温,℃;DOj为在j点的溶解氧实测统计代表值,mg/L;DOs为溶解氧的评价标准限值,mg/L),将题中数据代入上式,DOf=468/(31.6+22)=8.7。SDO,j=(8.7-8)/(8.7-6)≈0.26。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