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属于地下水。()

题目

下列()属于地下水。()

  • A、潜水
  • B、承压水
  • C、上层滞水
  • D、结构水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不属于矿产资源的是()。

A、地热

B、地下水

C、人造水晶

D、天然气


参考答案:C

第2题:

下列地下水环境修复技术中,属于水力控制技术的有()。

A:生物通风技术
B:低渗透性屏障技术
C:植物修复技术
D:抽注地下水技术

答案:B,D
解析:
作为地下水环境修复的传统技术,水力控制技术包括抽注地下水、排出地下水、设置低渗透性屏障。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来控制地下水污染。

第3题:

下列()属于工程因素。

A.地应力

B.支护条件

C.地下水


正确答案:B

第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下列建设项目中,属于Ⅰ类建设项目的是( )。

A.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B.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变化的建设项目
C.可能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建设项目
D.可能引起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答案:A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规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①Ⅰ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②Ⅱ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③Ⅲ类,指同时具备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规定,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将建设项目分为四类,具体见导则附录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自2016年1月7日起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已废止。

第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地下水环境》,下列因素中,属于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中等级划分依据是( ) 。

A.精水排放量
B.地下水水位
C.地下水埋藏条件
D.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答案:D
解析:

第6题:

下列地下水环境修复技术中,属于水力控制技术的有( )。

A.生物通风技术
B.低渗透性屏障技术
C.植物修复技术
D.抽注地下水技术

答案:B,D
解析:
作为地下水环境修复的传统技术,水力控制技术包括抽注地下水、排出地下水、设置低渗透性屏障。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来控制地下水污染。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下列区域中,不属于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重点的是()。
A.重要湿地 B.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
C.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径流补给区 D.可能出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区域



答案:C
解析:
C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重点应包括:①已有、拟建和规划的地下水水水源区。②主要污水排放口和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下游区域。③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敏感区域(如重要湿地、与地下水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和地质遗址等)。④可能出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区域。⑤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预测重点中没有包括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径流补给区。

第8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地下水的是( )。

A.潜水

B.自流水

C.泉水

D.江河


正确答案:ABC

第9题:

(2015年)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下列指标中,属于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的有()。

A.氟化物
B.溶解氧
C.大肠菌群
D.高锰酸盐指数

答案:A,C,D
解析:

第1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下列区域中,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属于较敏感的是( )。

A.温泉水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B.分散式居民饮用水地下水水源区
C.岩溶塌陷易发区
D.规划的集中式饮用水地下水水源地准保护区

答案: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其中,地下水环境为较敏感的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