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如何管理计量检定、校准、检测的专用印章?

题目

应如何管理计量检定、校准、检测的专用印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计量检定或校准结果确认的内容应包括( )。

A.提供服务的计量技术机构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B.是否有修正信息
C.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参数是否全部进行了检定或校准
D.检定或校准的范围是否覆盖设备的全部量程范围

答案:B,C,D
解析:

第2题:

当被检定、校准的对象是承担量值传递的某一级计量标准器具时,为满足其使用该计量标准器具进行检定、校准时分析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需要,应如何给出该计量标准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


正确答案: 当被校准的对象是计量标准器具,且测量结果的可能值接近正态分布时,应通过估算有效自由度veff,取适当的置信水平(包含概率)p(通常取p=95%),查表得t分布临界值即kp,求得扩展不确定度Up。在校准证书上应给出扩展不确定度Up和置信水平(置信概率)p,以及有效自由度veff的值,以便于使用该计量标准器具进行下一级检定或校准时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引用。
当不估算自由度直接取k值(通常取k=2),得到扩展不确定度U时,应在校准证书上同时给出扩展不确定度U和包含因子k的值。

第3题:

下列计量管理活动中,属于执法行为的是( )。

A.校准

B.检验

C.检测

D.检定


正确答案:D
检定具有法制性。

第4题: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对检定、校准和检测方法的选择上有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 1)开展检定工作,尤其是强制检定工作,必须使用计量检定规程;
2)开展校准工作应使用满足顾客需要的、对所进行的校准适宜的校准规范;
3)承担计量器具新产品定型鉴定或样机试验,应使用国家统一制定的定型鉴定大纲或样机试验大纲。

第5题:

JJG是()的符号。

  • A、计量检定规程
  • B、计量校准规范
  • C、测试标准
  • D、检测规范

正确答案:A

第6题:

如何保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的检定和校准是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


正确答案: 为保证量值的溯源,机构应制定测量设备检定或校准的管理程序和实施计划,并应确保所有对检定、校准或检测工作的准确度或有效性有明显影响的测量设备(包括辅助的测量设备),都有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

第7题:

计量技术机构应如何保证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的质量?


正确答案: 为了达到保证检定、校准和检测的质量的目标,必须对检定、校准和检测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两个方面进行
有效地控制,对控制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影响检定、校准和检测过程质量的因素的控制
检定、校准和检测人员应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测量标准或测量设备经检定或校准,证明满足使用要求并具有溯源性;
检定必须以检定规程为依据,校准应执行有关规范和要求,必要时应编制操作规程;检测应执行国家或行
业的技术规范或标准、型式评价大纲或有关的技术标准;
环境条件控制到符合规程、规范或标准规定的要求;
应有检定、校准和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或突然的外界干扰时的处理办法(如设备故障、仪器损坏、人身
安全事故等情况的处理程序)。
(二)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控制
计量技术机构应有质量控制程序以监控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监控方法有(但不限于)下列几种:
(1)定期使用一级或二级有证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2)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
(3)利用相同或不相同方法进行重复检定、校准或检测;
(4)对保留的物品进行再检定、校准或检测;
(5)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间的相关性。

第8题:

检验检测机构校准活动的主要依据是检验检测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制定的( )。

A、计量检定规程
B、计量校准规程
C、校准规范
D、校准规程

答案:C
解析:
校准的主要依据是组织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制定的《校准规范》,或参照《检定规程》的要求。在《校准规范》中,检验检测机构自行规定校准程序、方法、校准周期、校准记录及标识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校准规范》属于组织实施校准的指导性文件。

第9题:

为保证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计量技术机构应具有哪些必须的资源?


正确答案: 决定计量技术机构检定、校准和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资源有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测量设备以及检定、校准和测量方法等。

第10题: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应如何对从事检定、校准、和检测人员的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


正确答案: 机构应配备一定数量并熟悉检定、校准和检测方法程序,了解每项检定、校准和检测的目的,并懂得如何评审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人员,对从事检定、校准、和检测人员的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监督既包括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过程中的监督,又包括对检定、校准、和检测数据、证书和报告的监督。监督人员的数量应满足被监督人员的数量和工作量的要求。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