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结晶的原理是什么?影响酶结晶的主要因素?

题目

酶结晶的原理是什么?影响酶结晶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酶结晶的原理:通过缓慢地改变母液中酶蛋白溶解度,使酶略处于过饱和状态,再配合适当结晶条件,从而得到酶的晶体。
影响酶蛋白结晶的因素众多,具体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达到平衡的方法、温度、重力、压力、介质的电解质性质和黏度、均相或非均相成核等。
化学因素:PH、沉淀剂类型和浓度、离子种类和强度、过饱和度、氧化/还原环境、酶浓度、交联体、去垢剂和杂质的存在等。
生物化学因素:酶纯度、抑制剂、酶蛋白的聚集状态、酶水解、化学和遗传修饰、蛋白质自身的对称性、稳定性和等电点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酶的提取和结晶方法。 


正确答案: 提取方法:
(1)水溶液法:常用稀盐溶液或缓冲液提取。
(2)有机溶剂法:某些结合酶如微粒体和线粒体膜的酶,由于和脂质牢固结合,为此必须除去结合的脂质,且不能使酶变性,最常用的有机溶剂是丁醇。
(3)表面活性剂法:表面活性剂能与蛋白质结含而分散在溶液中,可用于提取结合酶,此法用得较少。
结晶方法:盐析法;有机溶剂法;复合结晶法;透析平衡法;等电点法。

第2题:

影响碳化结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碳化温度、卤水总碱度、CO2浓度及压力流量和杂质影响等。

第3题:

能将IgG分子水解产生两个抗原结合片段和一个可结晶片段的酶是什么?


参考答案:木瓜蛋白酶。

第4题:

结晶操作的原理是什么?常用结晶器包括哪两种类型?如何选择结晶设备?


正确答案: 结晶操作的基本原理:使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
工业结晶设备主要有:冷却式、蒸发式(常压蒸发、减压蒸发)
结晶器的选择:根据目标产物溶解度曲线确定——目标产物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升高则可选用其中任何一类;否则只能选用蒸发式结晶设备。

第5题:

聚合物结晶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如何影响聚合物的结晶?


正确答案:聚合物结晶的必要条件是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和规整性,这也是影响其结晶能力、结晶速度主要结构因素。此外,结晶还需要温度和时间。影响因素:
(1)链的对称性和规整性:分子链的对称性和规整性越高,越易于结晶。
(2)分子量:分子量大,熔体粘度增大,链运动能力降低,限制了链段向晶核的扩散排列,聚合物结晶速度变慢。
(3)共聚物:与共聚单体的结构、共聚物组成、共聚物分子链对称性和规整性均有关。无规共聚物结晶能力降低。如果两种共聚物的均聚物结晶结构相同,这种共聚物也可以结晶。嵌段聚合物的各个嵌段基本保持基本保持相对独立性,其中能结晶的嵌段将形成自己的晶区。

第6题:

人类获得的第一个结晶酶是脲酶。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影响动态再结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影响动态再结晶的主要因素有:金属的层错能高低,晶界迁移的难易程度有关。

第8题:

影响结晶速度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溶液的浓度差;结晶时的温度;溶液黏度;境界膜厚度

第9题:

预结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结构:连续式沸腾床
图卧式沸腾床BM连续预结晶装置示意图
l—进气口;2—空气柜;3—孔板;4—上干燥;5—进料口;6—排气口
7—视镜;8—可调挡板;9—出料口;10—振动弹簧;11—振动电机
(2)工作原理:
切片→多孔板(热风从孔吹出)→切片呈沸腾状态→切片在预结晶器内停留时间由多孔板的倾斜度控制

第10题:

结晶法的原理是什么?理想溶剂需具备哪几个条件,结晶纯度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原理:利用溶解度的差别。
条件:
1、不与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对结晶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不同有显著差异,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
3、杂质溶解度非常大或非常小
4、沸点适中
5、能给出较好的结晶
依据:有一定的晶形和色泽,有一定的熔点和熔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