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房展会上,甲向乙说:我正考虑卖掉我家的祖传古董,以筹措买房

题目

在一次房展会上,甲向乙说:我正考虑卖掉我家的祖传古董,以筹措买房款。请分析甲是否在向乙发出要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以下情况中,()属于承诺。

A、甲向乙发要约,要求10日内答复,过期视为承诺,乙未在10日内答复

B、甲向乙发要约,丙得知后表示接受甲的条件

C、甲向乙发要约,丙考虑后向丁表示愿以甲的条件成交

D、某人依广告上的价格向某厂汇款购买产品


参考答案:D

第2题:

甲对乙声称:“我正在考虑卖掉家中祖传的一幅字画,价值20万元”,乙立即向甲表示:“我愿意以20万元价格购买此幅字画”。此阿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对乙的表示构成要约

B、乙对甲的表示构成承诺

C、甲对乙的表示构成承诺

D、乙对甲的表示构成要约


参考答案:D

第3题:

甲、乙、丙三人是同学,在一次考试成绩公布后,甲说:我在前十名,乙是最后一名,丙的名次不理想。乙说:我的成绩和名次都很稳定,且我的排名紧挨在丙后面,甲的名次有所下降。丙说:甲的成绩比我好,乙的成绩比我好。三人中,最多只有一个人说了假话。

由此可知( )。

A.甲说假话

B.乙说假话

C.丙说假话

D.没有人说假话


正确答案:C
本题属于真假推理。甲说:乙是最后一名,那么甲和丙一定排在乙的前面;乙说:我的排名紧挨在丙的后面,说明丙的排名在乙的前面,与甲的说法相符;丙说:乙的成绩比我好,则说明乙排在丙的前面,与甲、乙的说法都相反。因为最多只有一个人说了假话,可以肯定是丙说假话,因此,本题应当选择C选项。

第4题:

2004年5月1日甲对乙说:“我正在考虑卖掉家中祖传的一套家具,价值10万元”,乙立即向甲表示:“我愿意以10万元购买此套家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表示构成要约

B.乙对甲的表示构成承诺

C.甲对乙的表示构成承诺

D.乙对甲的表示构成要约


正确答案:D

第5题:

甲、乙、丙、丁在比他们的身高。甲说:“我最高。”乙说:“我不是最矮的。”丙说:“我没甲高,但还有人比我矮。”丁说:“我可能最矮。”实际测量的结果表明,只有一人说错了。

这四个人从高到低的排列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甲、丙、丁

D.甲、乙、丁、丙


正确答案:C

第6题:

甲将出国,将其价值1 万元的传家古董托其好友乙保管。乙将该古董高价卖给丙,得价金l 2 万元,花去费用500 元。甲归国后,发现古董已被乙卖掉,甚是气愤。请问甲得对乙主张以下哪些权利?

A.得向乙主张违约责任

B.得主张乙构成无因管理,请求其返还1.2 万元价金,但亦须支付乙500 元费用

C.得主张乙构成不当得利,返还1.2 万元

D.得主张乙构成侵权,赔偿1.2 万元


正确答案:ACD
【答案】A、C、D
【详解】本题中,甲与乙之间的关系为委托保管关系,故乙未经甲同意,擅自处分保管物,违反了妥善保管的义务和返还义务,构成违约,故甲可向乙主张违约责任。A 选项正确。乙擅自处分甲之财产的行为,亦构成侵权行为,故甲可向乙主张侵权责任。D 选项正确。乙以自己的名义将保管物卖给丙,未获甲之追认,其与丙之间的合同为无效合同,其所获得的价金构成不当得利。故C 选项正确。乙的行为币构成无因管理行为,因为,无因管理必须是为了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实施的管理行为,本集中,乙不存在为他人利益免受损失的主观目的,故不成立无因管理。故本题答案为ACD。

第7题:

第五题. 推理游戏

教授选出两个从2到9的数,把它们的和告诉学生甲,把它们的积告诉学生乙,让他们轮流猜这两个数

甲说:“我猜不出”

乙说:“我猜不出”

甲说:“我猜到了”

乙说:“我也猜到了”

问这两个数是多少


正确答案:

 

第五题:3和4(可严格证明)

  设两个数为n1,n2,n1>=n2,甲听到的数为n=n1+n2,乙听到的数为m=n1*n2

  证明n1=3,n2=4是唯一解

  证明:要证以上命题为真,不妨先证n=7

1)必要性:

   i) n>5 是显然的,因为n<4不可能,n=4或者n=5甲都不可能回答不知道

   ii) n>6 因为如果n=6的话,那么甲虽然不知道(不确定2+4还是3+3)但是无论是2,4还是3,3乙都不可能说不知道(m=8或者m=9的话乙说不知道是没有道理的)

   iii) n<8 因为如果n>=8的话,就可以将n分解成 n=4+x 和 n=6+(x-2),那么m可以是4x也可以是6(x-2)而4x=6(x-2)的必要条件是x=6即n=10,那样n又可以分解成8+2,所以总之当n>=8时,n至少可以分解成两种不同的合数之和,这样乙说不知道的时候,甲就没有理由马上说知道。

   以上证明了必要性

  2)充分性

   当n=7时,n可以分解成2+5或3+4

   显然2+5不符合题

第五题:3和4(可严格证明)

  设两个数为n1,n2,n1>=n2,甲听到的数为n=n1+n2,乙听到的数为m=n1*n2

  证明n1=3,n2=4是唯一解

  证明:要证以上命题为真,不妨先证n=7

1)必要性:

   i) n>5 是显然的,因为n<4不可能,n=4或者n=5甲都不可能回答不知道

   ii) n>6 因为如果n=6的话,那么甲虽然不知道(不确定2+4还是3+3)但是无论是2,4还是3,3乙都不可能说不知道(m=8或者m=9的话乙说不知道是没有道理的)

   iii) n<8 因为如果n>=8的话,就可以将n分解成 n=4+x 和 n=6+(x-2),那么m可以是4x也可以是6(x-2)而4x=6(x-2)的必要条件是x=6即n=10,那样n又可以分解成8+2,所以总之当n>=8时,n至少可以分解成两种不同的合数之和,这样乙说不知道的时候,甲就没有理由马上说知道。

   以上证明了必要性

  2)充分性

   当n=7时,n可以分解成2+5或3+4

   显然2+5不符合题意,舍去,容易判断出3+4符合题意,m=12,证毕

  于是得到n=7 m=12 n1=3 n2=4是唯一解。

意,舍去,容易判断出3+4符合题意,m=12,证毕

  于是得到n=7 m=12 n1=3 n2=4是唯一解。

第8题:

下列行为属于要约的是( )。

A.甲5岁的儿子未经甲的同意向乙声称有一台等离子彩电愿以100元价格出售

B.甲对乙说:“我准备考虑卖掉家中祖传的一套家具。”

C.甲公司在某媒体上发布招股说明书

D.甲在某媒体上做广告,出售一台二手笔记本电脑,广告中注明:“本广告所载商品售与最先支付现金的人。”


正确答案:D
D【解析】要约又称发盘、出盘、发价或报价等,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发生法律效力,必须具备特定的有效条件:第一,要约是由具有订约能力的人作出的意思表示;第二,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第三,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其缔结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第四,要约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具体到本题中,A项,甲的儿子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备订约能力,因此其作出的要约无效。B项,甲向乙发出的要约内容不明确、不具体,而且“准备考虑”表明甲不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C项,甲是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发出的,应该视为要约邀请,而不是要约。D项,正确。尽管甲也是向不特定人发出要约,但是甲在广告中明确注明了“本广告所载商品售与最先支付现金的人”,表明甲作出的是一项要约而不是要约邀请。法律只有在以下两个条件下允许向不特定人发出要约:一是必须有明确表示其作出的建议是一项要约而不是要约邀请;二是必须明确承担向多人发出要约的责任。

第9题:

甲住在乙的楼上,经常在深夜以很大的声音放音乐,严重影。向了乙的休息。乙要求甲关掉录音机,甲以“我有权利在我的房子里放音乐”为由,拒绝了乙的要求。甲的行为违反了民法的( )原则。

A.公平

B.自愿

C.等价有偿

D.禁止权利滥用


参考答案:D
解析:虽然甲有权利在自己的房间内放音乐,但由于其行为严重影响了他人的正常休息,违反了禁止权利滥用的民法基本原则。

第10题:

下列属于附条件的合同是( )

A.甲对乙说,如果我的房子卖给丙,就租给你

B.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大学,我就支付你四年的学费

C.父母对儿子说,如果我死了,你就继承我的财产

D.甲对乙说,如果你把这辆自行车偷来,我会以两倍的价格购买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