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论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过程。

题目

联系实际.论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过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联系实际论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正确答案: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2题:

论述班主任如何培养班集体。


正确答案: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3题:

怎样形成与培养班集体?


正确答案: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4题:

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培养建设良好班集体的方法。


答案:
解析:
和谐班集体不可能自发地产生.也不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只有通过班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班主任的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才能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
(1)确立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
确立班级奋斗目标要逆循的原则:
①方向性原则②针对性原则③激励性原则④层次性原则
(2)确立强有力的班集体领导核心
(3)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
(4)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
(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5题:

联系实际论述学生集体的组织与培养。


正确答案:
学生集体的组织和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确定学生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般分为三种:近期的、中期的和远期的。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其次,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和培养结合起来。既要鼓励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又要耐心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既要维护他们的威信,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既要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又要指出他们工作中的不足。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建立过程中,教师要依靠班干部的力量,由他们带动全班同学。秩序一旦建立,就不要轻易改变。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级教育活动主要有日常性和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大类,所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形式的适龄化,力争把活动的开展过程变成教育学生的过程。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和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班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要努力把舆论中心引导至正确的方向。

第6题:

如何形成和培养班集体?


正确答案:


第7题:

简述形成与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正确答案: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形成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主要有:(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第8题:

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正确答案:

第9题:

简述形成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答案:
解析: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形成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主要有: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10题:

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答案:
解析:
【要点】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应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2)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3)利用群体约定。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4)价值辨析。即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价值辨析有多种策略,不论应用什么策略,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需经历三个阶段,即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阶段。个体只有从头至尾地完成这一过程,才能说他真正具有了某个稳定的价值观念,也才能较持久地指导行动。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也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