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墨子别具特色的“赈灾备荒论”的主要内容。

题目

试析墨子别具特色的“赈灾备荒论”的主要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析《诗格》的诗境论。
(1)王昌龄正式提出诗有“境”,并区分有三境,以自己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一阐明这一最有创见性的理论。
“三境”可视为自古以来诗的三种类型的境界,也可作区别诗之高下,一般作品到最优秀诗篇依次递进的三种境界。
“物境”,指以自然景物或社会人事的具体事物为主的诗篇所展示的境界,这是最常见的诗境,它的审美特征是“了然景象,故得形似”,创作的原则方法是情景交融,是诗人心灵化了的艺境。南朝山水诗大多只达到王昌龄所说的物境水准: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2)情境与意境有相通处,前者感情色彩更明显,后者上升到有哲理意味的境界,强调“真”,或许是三种境界中审美层次最高的境界。
(3)诗境说的发明,使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契合交融有了一个明显的标识,融合二者可建构一个高于二者的完善的诗歌宇宙,把此前分散的“言志”、“缘情”、“物感”、“形似”“意象”诸说冶于一炉,开通了诗歌创作一个明显的指向。
诗境理论,自唐以后成了中国传统诗学理论的核心。后人逐渐将这理论臻于完善。

第2题:

墨子“赈灾备荒论”的主要措施有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1)积粟备荒。墨子认为,如果国家仓无备粟,随时随地都可能面临凶饥的危险。
(2)节用抗灾。墨子主张各级贵族的俸禄要根据灾情降低,以便节用抗灾。
(3)足财抗灾。所谓“足财”,就是通过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方法度过灾荒。

第3题:

《墨子》的主要内容为()。

A、墨子的言行

B、墨子及弟子的言行

C、墨子弟子的言行

D、墨子、墨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言行


参考答案:B

第4题:

试析墨子别具特色的“赈灾备荒论”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墨子分析了春秋战国时期老百姓饥寒交迫、多灾多难的原因。
(2)探讨了灾荒的程度鉴定问题及其社会影响。
(3)归纳总结了赈荒抗灾的主要方法。

第5题:

郑观应颇具特色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

  • A、赈灾论
  • B、慈善论
  • C、济民论
  • D、养民论

正确答案:A,B,D

第6题:

试述墨子“兼爱”主张的主要内容。
首先,墨子主张的“兼爱”与孔子的“仁爱”是有明显区别的。墨家的兼爱不分等差,不分亲疏,不分先后,他们对儒家仁爱理论中那种分等差,分亲疏,分厚薄,由近及远的爱人之道持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这种爱人的理论正是造成天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次,墨子认为天下乱的原因在于人们自爱而不能相爱,亏人而利己。在墨子看来,人与人之间和社会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来自人民的偏爱,当人们只知爱我而不知爱人的时候,当人们只知爱我之亲儿不知爱人之亲的时候,当人们只知爱我国而不知爱人国的时候,人们就会贼人之身,害人之亲,寡人之家,侵人之国。在这里,墨子把矛头直接指向了道家的贵己主义和儒家的仁爱主义。墨子认为,如果人们在思想上和感情上都消除了人我之别,把人身看成己身,把人亲看成己亲,把人家看成己家,把人国看成己国,全心全意去爱别人,别人就不会对自己施以相恶相贼,而会全心全意来报答我,如此一来,我虽不自爱,而天下人都来爱我,我不偏爱自己的亲人,而天下人都来偏爱我的亲人。那么,儒家提出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大同”盛世就会来到。
第三,墨子所说的“兼爱”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利人实践活动。墨子提出的口号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与此相适应,墨子还主张“除天下之大害”即努力制止国与国之间的攻伐,批评厚葬久葬及礼乐制度,提倡节用,薄敛、爱民,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第四,“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兼爱”的基本要求。墨子认为,兼爱之道是不论亲疏、贫富、贵贱的,而只看是否遵从于义。一个人如果不义,即使是父兄也不应该放过,一个人如果为义,即使是路人,也要视之为父子兄弟。总之,对于墨家来说,不义的父便不是父,不义的亲便不是亲。这种人伦关系,与儒家的宗法制度和亲亲、尊尊的原则的完全对立的。
第五,对于如何实行“兼爱”,墨子提出了三个方法:
一是君主提倡。墨子认为,实行“兼爱”的关键在于君主提倡。
二是社会中要有一部分先觉者身体力行。墨子认为,天下愈是自利者多,自己就愈是应当加倍实行“兼爱”之道。
三是建立宗教,尊天信鬼。为了推行“兼爱”,墨家宣传上帝鬼神不仅是存在的,而且还是“兼爱”,主持正义的。墨家指出,上帝鬼神十分明察,不论人们在何种地方做了坏事,鬼神都能够发现,上帝鬼神都能够战胜。如果人们施行“兼相爱,交相利”,上帝鬼神都能够明察,并能够“赏善罚暴”。
在这里,墨子把正义的胜利寄希望于彼岸世界,这是其“兼爱”理论缺乏力量的表现。大家知道,墨子生活在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人们在道德、情感、心理上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消灭自私,而“兼爱”学说却要求人们灭除自私、公其身而爱人,这在理论上不过是一种空想。他在秦汉之后湮灭无闻,看来也是绝非偶然的。

第7题:

墨子的“赈灾备荒论”的分析。


正确答案: (1)墨子分析了春秋战国时期老百姓饥寒交迫、多灾多难的原因。
(2)探讨了灾荒的程度鉴定问题及其社会影响。
(3)归纳总结了赈灾抗灾的主要方法。

第8题:

试析王骥德戏曲理论的主要内容。
《曲律》是王骥德戏曲理论的代表作,是明代重要戏曲论著之一。它论述全面,自成体系,全书40章,分别探讨了南、北曲源流,南曲声律,传奇作法,以及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的许多问题,并对元、明两代戏曲作家和戏曲作品进行广泛的品评。《曲律》在戏曲理论发展中起了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也对戏曲创作产生过很大影响。
(1)他的戏曲理论深受徐渭的影响,重本色,认为戏曲要“模写物情,体贴入理”,剧本写作应作到“词格俱妙,大雅与当行参间”才是上乘之作。对明中叶以来传奇作品中案头之作提出尖锐批评,推崇《西厢记》、《琵琶记》与汤显祖诸传奇为本色典范。理论自成一家。
(2)在前人的理论上对传奇作法作了进一步探讨,意识到剧本是一个整体,每一出的曲、白都应服从这个整体而相互照应。他在戏曲理论方面,是第一个重视戏曲结构、重视曲的完整性的,如《论章法》,将作曲喻为工师筑室,定规式,然后建造。对传奇作法的论述见《论剧戏》,对写剧本的要求无论布局还是情节还是音乐都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3)他的理论对清代李渔戏曲理论影响甚大。无论是李渔的“结构第一”“密针线”“脱窠臼”“戒荒唐”、“减头绪”“立主脑”都是对王骥德世态见解的继承和发展。
(4)王骥德是一位着眼于演出实践的理论家,他的曲论是对前代人和同代人的艺术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戏曲创作规律第一次较为系统的总结。他的戏曲理论较前人更有系统性,又对当时和后世的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第9题:

试析龚自珍“农宗论”的思想价值。


正确答案: (1)龚自珍提出“农宗论”的最直接动机,是为了解决生活无着落,饥寒冻馁的流民的生计问题。
(2)龚自珍的“农宗论”实际上是从宗法家族关系角度入手,构想“宗族社会保障”的典型模式。
(3)在中华民族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历史大时代,龚自珍并没有提出推进社会发展的新方案,在封建主义制度已经日趋没落的时候,他仍然醉心封建宗法关系,企图用宗法关系来拯救清王朝的严重的社会危机,其思想显然是行不通的。

第10题:

贾谊和晁错从社会治乱安危的战略高度看待社会的积蓄问题,提出了()

  • A、灾荒成因论
  • B、与民休息
  • C、富安天下
  • D、积粟备荒论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