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磺胺类抗菌药的分类、抗菌谱、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题目

简述磺胺类抗菌药的分类、抗菌谱、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内容应当包括

A、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制度

B、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

C、常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

D、常见细菌的耐药趋势与控制方法

E、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参考答案:ABCDE

第2题:

简述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答案:
解析: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2分)(2)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1分)(3)抑制核酸的复制与修复;(1分)(4)抑制蛋白质合成;(1分)

第3题:

简述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抗菌作用机制。


参考答案:磺胺类药物的基本化学结构是对氨苯磺酰胺。此结构与对氨苯甲酸相似,后者是细菌合成二氢叶酸的重要底物,故磺胺类药物能与对氨苯甲酸竞争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阻碍二氢叶酸合成,继而使核蛋白合成受阻,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第4题:

简述抗菌药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


正确答案: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
(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4)影响核酸和叶酸代谢
耐药机制:
(1)产生灭火酶
(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3)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
(4)影响主动外流系统

第5题: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2.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该慎重经验用药;
3.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4.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第6题:

临床上联合应用抗菌药的目的不包括

A、扩大抗菌谱

B、减少用量,增加疗效

C、降低、避免毒副作用

D、减少、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E、单一抗菌药物效果不显著


参考答案:E

第7题:

简述红霉素的作用机制及抗菌谱。


正确答案: 红霉素作用机制为与敏感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转肽酶,阻止肽链延长,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红霉素的抗菌谱是:①革兰阳性菌;②革兰阴性球菌;③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如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④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第8题: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目标()。

A.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

B.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

C.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D.以上都是


答案D

第9题:

简述红霉素的抗菌谱、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抗菌谱窄,对大 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厌氧球菌、革兰阴性菌的淋病萘瑟菌、军团菌、嗜血杆菌高度敏感。对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弓形虫也有作用。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产生抑菌作用。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也用于其他革兰阳性菌如肺炎球菌所致的大叶性肺炎,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丹毒、急性中耳炎或鼻窦炎。治疗军团菌、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肺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婴儿肺炎及结肠炎、白喉带菌者是首选药。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泄泻。
(2)静注乳糖酸盐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3)服用乙琥红霉素可引起肝损害如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胆汁淤积性黄疸等。
(4)口服红霉素可引起伪膜性肠炎。

第10题: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了解抗菌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适用范围及不良反应等,有助于其正确、合理的应用。下列关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叙述,正确的有哪些()

  • A、喹诺酮类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可以交替使用
  • B、抗菌谱广
  • C、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
  • D、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所致尿路感染
  • E、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无效
  • F、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正确答案:B,C,D,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