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的性质发生转变,它代表()的利

题目

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的性质发生转变,它代表()的利益。

  • A、地主阶级
  • B、工人、农民
  • C、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 D、民族资产阶级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代表的阶级利益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地主阶级

D.大资产阶级


参考答案:C, D

第2题:

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代表的利益是()

A.地主阶级

B.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农民阶级


参考答案:A, B

第3题: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是什么?


答案:(1)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反共政变,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2分)
主观上,以陈独秀为着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的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缺乏革命经验尤其是处理同资产阶级复杂关系的经验,还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直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对酿成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有直接影响。(4分)
(2)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得出的教训是:
第一,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反对右倾投降主义错误。(1分)
第二,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1分)

第4题:

()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重大转折点。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B、马日事变
  • C、七一五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
  • D、“中山舰”事件

正确答案:A

第5题:

大革命失败以后,打响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是()

  • A、秋收起义
  • B、南昌起义
  • C、广州起义
  • D、百色起义

正确答案:B

第6题:

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的性质发生转变,它代表()的利益。

A.地主阶级

B.工人、农民

C.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参考答案:A, C

第7题:

为什么说国民大革命是失败的?


答案:
解析:
国民党叛变、分裂,镇压革命力量,国共关系破裂,革命统一战线不复存在。国民党右派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革命将面临新的选择。

第8题:

大革命失败以后,民族资产阶级退出了(),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参考答案:革命阵营

第9题:

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正确答案:基本思路:历史意义: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第二,它扩大了中共在中国人民中的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历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共产党人正是从这次革命中汲取教训,懂得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阶段准备了条件。
失败原因:
(1)客观上,一是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大大超过了刚刚兴起的革命力量;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了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反共政变,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
(2)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

第10题: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进行了那些理论探索?


正确答案:【毛泽东提出“上山”和“在枪杆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主张。八七会议后,他从中国国情和革命斗争实际出发,又提出要使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在创造红色区域、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应由城市转入农村的重要思想,中国革命开始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