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贡献。

题目

简述《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贡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伤寒杂病论》


正确答案: 是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一部医书。其中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又为中医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基础。

第2题:

简述《伤寒杂病论》在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正确答案: 东汉张仲景总结前人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著成《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比较系统的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发展了《内经》的医学理论,使《内经》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伤寒杂病论》已经散失,曾经王叔和整理,到宋代成为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前者以六经辨证来概括、辨识外感时病,对外感病证的发生、发展、预后、治疗作了精辟的论述;后者以脏腑病机来概括、辨识内伤杂病,对50多种杂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法作了论述。首创“六经辨证”辨治外感疾病,“脏腑经络辨证”辨治内伤杂病的方法,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为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3题:

对于《伤寒杂病论》的论述错误的是:()。

A、《伤寒杂病论》,即《伤寒论》和《难经》

B、分外感病和内伤杂病

C、提出六经辩证

D、为中医学史上第一部临床学专著


参考答案:A

第4题:

《伤寒杂病论》一书的作者为何人,该书的主要内容、对中医诊断和方剂学的贡献,以及历史意义如何?


正确答案: 作者:张仲景
内容:原书16卷,成书后丢失。今传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伤寒论》对外感热病的发生、证侯群、疾病的演变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按三阴三阳经辩证治疗,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的治疗原则,并以理、法、药、方为一体进行论述,电动坤宁宫了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审因辨证、因证立法、以法系方、遣方用药”的辨证施治原则。《金匮要略》以疾病分篇,共25篇,论述内外妇等科杂病,以内科为主,要点是将疾病的病因分为三类,阐述了不同病因和杂病的关系。这是中医学中最早的病因学说。
贡献:1、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2、将中医临床治疗时的八法具体运用于方剂之中3、创造了许多剂型4记载了大量有效方剂5、两书中公论述脉象20多种、载方375首,用药384种,采用内服、外用多种剂型。《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提出的辨证施治原则及组方理论,在今天中西结合的临床实践中仍发挥着作用。
历史意义:《伤寒杂病论》的产生标志着中医辩证施治原则的确立,奠定了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础。

第5题:

现存最早的方剂学专著是()

  • A、《伤寒杂病论》
  • B、《五十二病方》
  • C、《黄帝内经》
  • D、《太平圣惠方》
  • E、《医方集解》

正确答案:B

第6题:

《伤寒杂病沦》的主要内容和贡献是()

  • A、总结了我国人民三世纪初以前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
  • B、确立了辨证施治原则
  • C、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大部分
  • D、载方375首,用药214种,丰富和发展了方剂学和药物学
  • E、所用剂型种类之多远远超过了前代

正确答案:A,B,C,D,E

第7题:

《伤寒杂病论》即现存的()和()


正确答案:《伤寒论》;《金匮要略》

第8题:

()对辨证论治的贡献:提出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完整示范了辨证论治过程;总结四诊八纲,三因致病论,治疗八法。


参考答案:《伤寒杂病论》

第9题: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其主要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张仲景。他在《内经》、《难经》等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此书。本书是中医学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它以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的方法。对外感病和内伤杂病进行诊治,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0题:

王叔和的贡献有()。

  • A、撰写《脉经》
  • B、著《王叔和脉诀》
  • C、整理《伤寒杂病论》
  • D、首倡诊脉“独取寸口”
  • E、编著《脉法》

正确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