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一世在其统治期间进行了文化教育改革,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题目

彼得一世在其统治期间进行了文化教育改革,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A、翻译西方著作
  • B、开办专门学校
  • C、颁布大学规程
  • D、加强神学课程
  • E、创建科学院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宋政府为了稳定统治,发展经济,增加税收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

主要内容:召集流民,奖励垦荒;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并对归业的农民贷给耕牛、种子等;同时,大力兴修水利,为农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乡里设农师,指导农业生产,传播农业经验;鼓励开发农业技术和引进优良物种。


第2题:

彼得一世在其统治期间进行了文化教育改革,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A翻译西方著作

B开办专门学校

C颁布大学规程

D加强神学课程

E创建科学院


B,E

第3题:

(2)教育改革是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的措施之一。简要说明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8分)


正确答案:

2)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②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③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解析】本题是对思想道德体系的相关知识点的考查。可结合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阐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第4题:

我国宋代,统治者采取力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中原文化不断兴盛并达到了高度繁荣,为中原文化的鼎盛时期。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不包括()。

  • A、维护专制统治
  • B、发展社会经济
  • C、发展社会民主
  • D、维护经济繁荣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淸末的教育改革都进行了哪些尝试?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洋务运动时期,随着近代以来列强的侵华和洋务运动的深入,清政府意识到,只有拥有了掌握西方先进科技的人才,才能得以图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一大批以培养军事、外交和科技人才为主的新式学堂建立起来。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和北洋水师学堂等。与此同时,出国留洋也成了一条培养人才的途径,主要做法是派遣年龄不等的留学生到欧美强国学习。
戊戌变法时期,改良派提出了他们关于教育改革方面的建议。包括改革科举制度,将旧的八股废除,改考策论。并广设学堂,将原有的书院、祠庙、义学和社学改为兼学中学和西学的学堂,京师大学堂就是在这个时期创办的。改良派提倡西学,继续选拔留学生出国。
清末的新政内容中,对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废除了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各省均被要求改设学堂,州县设小学堂,府及直隶州设中学堂,省城设立大学堂。将京师同文馆并入了京师大学堂。1904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新的学制,即《癸卯学制》,将学制划分为三等七级,规定了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具体年限,还包括详细的教育管理体制。新学制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和教育宗旨的确立,教育成为了国家重要的政务之一。

第7题:

简答彼得一世的文化教育改革
彼得一世的文化教育改革内容主要有:彼得一世的文化教育改革内容主要有:
(1)实行新的文化教育发展政策,主要包括简化俄文字母,出版书籍、刊物,奖励翻译西欧科学著作。(2)开办普通学校,并强制贵族子弟学习文化。
(3)设立专门学校,开办了数学与航海学校,炮兵和工兵学校。
(4)创建科学院,培养本国学者。

第8题:

秦始皇为了加强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即位后,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从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取得了什么地位?


参考答案:

“焚书坑儒”(或打击、压制);正统(或主体、主流)


第9题:

在其溶洞和裂隙的地层中钻进应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在石灰岩地区,经常会遇到溶洞和裂隙,溶洞小的仅几十厘米,大的达几米,甚至更大。另外在老矿区还常遇到老硐(老窿)。这些都给钻进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甚至造成掉钻事故,为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在溶洞、裂隙、漏水地层中,若供水条件充足孔壁完整,可采用清水钻进,掌握一定的水量以使钻头冷却。
(2)注入超早强变性水泥堵漏时,必须先搞清楚漏失地段以及裂隙大小等情况。计算水泥用量时一定要考虑余量。
(3)采取化学堵漏的方法。

第10题:

()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推翻其同父异母姐姐索菲娅的摄政统治,开始实行个人统治,从此把俄国带入西方世界。

  • A、1679
  • B、1689
  • C、1699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