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元伦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题目

试述元伦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伦理学的基本形态有()。

A.规范伦理学、描述伦理学

B.规范伦理学、描述伦理学、元伦理学

C.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

D.描述伦理学、元伦理学


正确答案:B

第2题:

试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解析:
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理论。
1.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这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这一阶段还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只是因为恐惧惩罚而要避免它,因而服从规范。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阶段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带来的赏罚来定,得赏者为是,受罚者为非,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或者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好。
2.习俗水平。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这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1)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这一阶段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2)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服从团体规范,“尽本分”,尊重法律权威,有责任感和义务感。海因茨先生“偷"药是不对的,这时判断是非已有了法制观念。
3.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
到。这一时期也可分为:(1)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这一阶段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定的,不适于社会时理应修正。(2)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这一阶段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对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受现实规范的限制。
总之,柯尔伯格通过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
1.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情况,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第一种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处于第二种水平,只有极少数进人第三种水平;16岁以上30%进入第三种水平。
2.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同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但具体到每个人,时间有早有迟,这与文化背景、社会交往等有关。
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

第3题:

试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第4题:

医学伦理学中三个最基本的伦理学原则是()、()和()。


正确答案:患者利益第一;尊重患者;公正

第5题:

试述科尔伯特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科尔伯特用道德两难法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和六个阶段:
A、前习俗阶段。儿童此时的道德观念是外在的,为避免惩罚或获得个人奖赏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第二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B、习俗水平。儿童为了得到奖赏和表扬或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集体所确立的准则。也表现为两个阶段:第三阶段:人际协调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C、后习俗水平。也称原则的道德水平。此时人们行为判断已不限于遵从某

第6题:

不同发展阶段的医学伦理学( )。


正确答案:A

第7题:

试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论。


答案:
解析:
皮亚杰的发展观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阶段理论的要点上。(1)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3)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交叉。(4)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5)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6)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这种整体结构,皮亚杰认为,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人的动作图式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就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这也就形成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他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运用感觉和动作探索获取对环境的基本理解。出生时仅有对环境的先天条件反射,末了则出现复杂感知动作协调能力。获得对“自我”和“他人”的初步理解,建立客体永久性,并开始把图式内化为心理图式。特点:客体永久性。(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利用符号系统理解环境,按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反映。思维靠直觉,且是自我中心的,认为别人理解事物和自己一样。通过活动增强想象力,逐渐认识到别人对事物的反应不总是与自己相同。特点:象征思维,自我中心性。(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l2岁)。能借助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观察做出一定程度的推理。获得并运用一些逻辑思维,可进行认知运算。不再被事物表面所蒙蔽。通过认知运算理解客体的基本属性和联系,学会通过观察揣测别人。特点:守恒性、可逆性、具体性依赖。(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不借助具体事物就能进行符号的推理假设。思维系统重组,抽象和逻辑思维成为主要形式,开始具有一定元认知能力。得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喜欢假设和判断,比较理想主义。能够正确独立解决问题。特点:逻辑抽象能力。

第8题:

试述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第9题:

试述元伦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元伦理学自产生以来,经历了直觉主义、情感主义以及情感主义衰退后,以规定主义为代表的语言分析阶段。
⑴直觉主义的一般意义是指这样一种伦理学理论观点:它认为道德的价值不能靠经验或理性的方法来把握,而只能凭直觉(intuition)来把握。一般认为,是摩尔开创了语言分析哲学的直觉主义流派,而西季威克则是摩尔及追随摩尔的传统的先行者。摩尔认为,近代功利主义把“满足欲望的东西”或“快乐”这样具有自然属性的事物看成是善,从而犯了自然主义的谬误,这是因为他们力图以自然属性的事物事给善下定义。摩尔批驳“自然主义的谬误”,从而提出他的直觉主义的观点。在摩尔之后,普里查德、罗斯等人发展了摩尔的直觉主义观点。
(2)情感主义是元伦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情感主义是这样一种伦理学理论,它认为道德命题是不蕴含知识真假意义的命题,道德语言和道德命题的功能只在于表达情感态度或唤起情感而刺激行动。在情感主义的伦理学家中,艾耶尔和史蒂文森是两位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艾耶尔的基本哲学立场是逻辑实证主义。史蒂文森是情感主义伦理学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也是情感主义理论的总结。如同所有元伦理学共同关心的问题一样,伦理学的语言分析,是史蒂文森的伦理学共同关心的问题。
(3)普遍规定主义。黑尔是元伦理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伦理学家之一。一般认为,黑尔的规定代表着伦理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就是最后阶段。黑尔以他独特的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道德语言、道德判断、价值词语、道德思维等重要的元伦理学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他的普遍规定主义的道德理论。黑尔的普遍规定主义,表明了元伦理学的质的突破。它从元伦理学的路径,得出了传统规范伦理学的普遍性命令的结论,从而使得他的伦理学具有向传统规范伦理学回归的特征。(大纲P503)

第10题:

试述元伦理学的特征。


正确答案: 元伦理学是20世纪英国哲学家、伦理学家摩尔以来所开创和形成的一种伦理学流派和方法。把对有关道德术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讨论,对道德概念的分析,对道德断言的逻辑特征,对道德论证的性质或善的构成物的分析论证,看作是“元伦理学”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