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致良知”是其心学主旨,认为良知人人具

题目

明代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致良知”是其心学主旨,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即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致良知”的途径是()。

  • A、格物致知
  • B、发明本心
  • C、知行合一
  • D、行优于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王守仁认为教育目的是(),其理论基础是“致良知”说。

A.明人伦

B.培养“兼士”

C.君子儒

D.培养“士”


参考答案:A

第2题:

认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在于“致良知”的教育家是()。

A王安石

B胡瑗

C朱熹

D王守仁


D

第3题:

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教育家是()。

A、王守仁

B、朱熹

C、王安石

D、王夫之


参考答案:A

第4题:

王守仁认识论的中心命题是“致良知”。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论王守仁的“致良知”说。


正确答案: (1)“致良知”说是王守仁晚年学说的根本宗旨。
(2)王守仁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及其发用流行的统一,是以知觉表现的至善之性。
(3)从实然的角度看,良知有被私欲蒙蔽的可能。因此,“致良知”就成为良知本身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致,就是推致,就是将发于良知之是非好恶推致于事事物物之间。致良知的过程,也就是以良知统摄人生、统摄事事物物的过程。
(4)王守仁的“致良知”说是本体论与修养论的统一。

第6题:

以下关于王阳明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是我国明代的著名哲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

B.发展了朱熹的心本体论和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构建了一个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C.王阳明的良知和孟子的良知大不相同

D.王阳明认为“良知”原本是“心之虚灵明觉”,是“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


正确答案:B

第7题:

在“致良知”的方法上,王守仁提出“()”说,强调道德认识对道德实践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知行合一

第8题:

下列属于宋明理学和心学的修养方式的是()。

A、诚敬

B、大其心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致良知”是理学家()提出的颇有特色的学说。

  • A、朱熹
  • B、程颢
  • C、王守仁
  • D、王夫之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如何认识王守仁“致良知”的教育目的论。


正确答案: 要点:王守仁认为,万事万物都在心中,“心外无物”,而心就是理,心的本体是“良知”,因而,“良知”一旦与物接触,就会产生物欲,邪念,一般人的良知常被被物欲,邪念所蒙蔽,而要想除掉邪念,恢复本心,必须做为善去恶的功夫,即“致良知”,因此,教育的根本就是“存其心”、“求其心”、“守其心”、“明其心”,即保存,培养先天固有的“良知”,克服邪念和人欲,所谓“致良知之外无学矣”。
王守仁“致良知”的教育目的,与朱熹的“存天理,无人欲”的教育目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途径和手段不同,朱熹提倡读圣贤书,王守仁主张自我体验,主张“格心”、“内求”。在当时充满偶像崇拜的时代,王守仁敢于独树一帜,提出“致良知”的思想,对于冲破理学的禁锢,解放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