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

题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规定,从()年开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 A、2014
  • B、2015
  • C、2016
  • D、2017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属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基本原则的是()。

A、坚持市场主导、政策管理

B、坚持改革创新、审慎开放

C、坚持完善监管、防范风险

D、坚持全面放开的市场化


参考答案:C

第2题:

中国长期实行以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在2011年迎来了重大调整。开始有条件实施二孩政策。二孩政策是指符合指定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二胎”。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是二孩政策,故第一胎为多孩时,不可生第二胎。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从独生子女政策到双独二孩政策到单独二孩政策,到今天实行全面二孩政策,我国这一人口生育政策的演变,反映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政策调整。

案例问题(1)简要说明上述案例涉及公共政策调整变动相关理论?(2)分析案例中政府对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的原因。


参考答案:1.公共政策调整有其渐进性、局部性、动态性。公共政策调整有利于及时纠偏、预防失误;协调关系、有序运行;发展完善、保持稳定。2.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已突破13亿人,但这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就大约占总人口的15%,并且每年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长。虽然人口结构趋向于老龄化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社会中也必然产生一部分老龄化人群,但是由计划生育政策引起的人口生育率严重降低是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红利的减弱: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飞跃式的发展,经历了一段长达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期,这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人口红利所带来的优势。社会问题严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带来了不少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养老负担过重的问题。

第3题:

从2016年开始实施( )政策。

A、独生子女

B、全面两孩

C、单独二孩

D、双独二孩


参考答案:B

第4题:

下面哪一次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加强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建立对地区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体制?(  )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D
解析:
此题主要要求考生注意区别1999年的《决定》和2001年的《决定》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一些政策。

第5题:

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是由()提出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B:《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C:《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

答案:C
解析:
考点: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的一般规定。

第6题:

淮北矿业计生工作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提出的工作原则是( )。

A、关注一孩家庭、、

B、服务全面两孩

C、严控多孩生育

D、全面放开


标准答案:ABC

第7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 )个孩子的政策。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5年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指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第8题: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什么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


答: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第9题:

人口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长期以来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下列关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说法错误的是()

A. 计划生育于1982年被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
B.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C. 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D. “全面两孩”政策的落地,标志着计划生育不再列为我国基本国策

答案:D
解析:
自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以来,关于全面两孩政策何时具体实行备受各界关注。10号,国家卫计委官员表示,目前我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只要全国人大修订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相关的配套规定,全面两孩政策就将正式实施。但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因此答案选择D项。

第10题:

2016年面试热点:取消准生证,体现政府简政放权决心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明确,我国将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对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这是在“准生证”制度实施多年后,我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重大变革。


答案:
解析: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新京报:在全面放开二胎之后,怎么能避免“登记服务”沦为变相的“登记审批”?怎么避免个别基层部门“穿新鞋走老路”?虽然,目前已“全面放开二孩”,但并不是“全面放开生育”,这意味着:即使在中央明确不再对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实行审批的情况下,还存在一个“合法性审批”:怎么证明你生育的不是二孩以上的?事实上,之前很多完全符合生育条件的初婚初育家庭,在办理“准生证”(生育服务证)时,就遭遇过各种各样的刁难。各级人口部门以及街道、社区等职能单位,在废除了有形的“准生证”之后,还要在心理废除传统的“审批”心态,要想方设法为夫妇生育服务,包括不将计生、生育登记等与落户挂钩等。

  @京华时报王石川:全面放开两孩政策是国家的重大战略。而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取消两孩生育审批,是中央兑现和保障公民生育权的大礼包,更是减轻抚养比压力的重要举措。这一新政的落地,关联到基层计生官员的转型,更关联到公众生育权能否切实得到保障。因此更需警惕,在基层生育服务的实践中可能发生的阳奉阴违、明放实收、边放边收等怪状况,从而导致中央政策被异化和虚置。可见,若要政策顺利贴地而行,还需要辅以更细致的配套制度,尤其是责任机制。

  @南方都市报朱忠保:按照我的理解,所谓“生育备案制”,就是在夫妻生孩子之前,只要到计生部门备案,向政府报告一声:我们 要生孩子了!生孩子之后,到派出所给孩子上户口,同样是一种登记。虽说 取消了“准生证”,但 既然需要到计生部门备案,那么,如果 计生部门不予备案,就等同于不给“准生证”,仍然让你生不成,等于 没有拿到生育指标,那么生下的孩子仍有可能会被视为超生,仍然可能成“黑户”。即使不征收社会抚养费,但在给孩子 上户口时,仍然会遇到困难与麻烦。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防止新的计生政策在执行时走样。

  @人民网蒋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究竟是“先上车后买票”,还是“先买票后上车”,还不太明确。如果是生完孩子再登记,生育者不用再担心生孩子前被“卡脖子”,这是利好。但事后登记会不会被找茬,还得观察。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登记将与落户相连。“拒登记无户口”会否成为基层管理部门新的“杀手锏”?倘若是先登记再生娃,更得防止登记制沦为准生证的“变种”。地方对“登记服务”的性质如何定义,基层管理者对计生工作新常态的理解与执行,对有关政策的执行效果影响巨大。李克强总理曾怒斥“处长治国”,意思是高层政策在落实中被“中层”拦截与打折。而对老百姓来说,别说处长这样的“大官”了,就是一个办事员也能让群众跑断腿。

  在全面二孩之前,准生证给很多人带来了麻烦,甚至还成为一些政府人员和机构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现在取消它,可以说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减轻了民众的负担,恢复了政府的公信。

  取消准生证,体现政府简政放权的决心。准生证在过去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控制人口增长,但其实际效果除了体现折腾性,对于控制人口并没有多少助益,真正想超生的人,根本不在乎这个证,现在取消了准生证,政府不再有这项服务,不仅减少各种折腾,还会省出多少人力物力,减轻公共财政的负担。

  不得不说,取消准生证,对政府和民间都是一件好事。希望各地能够尽快扫清“准生证思维”所带来的不良习气,消除各种潜规则,搞好生育服务,要避免将生育服务证异化成准生证的变种,避免将生育服务证与报户口挂钩,避免各种替代性的土政策卷土重来。要发挥互联网+的精神,让民众一点鼠标就能得到有效的服务,真正做到便民为民。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