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所称的“及笄(ji)之年”:指的是:()

题目

我国古代所称的“及笄(ji)之年”:指的是:()

  • A、指女子十五岁
  • B、指女子十八岁
  • C、女子十四岁
  • D、女子十六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古代的“而立之年”指的是()。

A.二十岁

B.三十岁

C.四十岁

D.五十岁


正确答案:B
“而立之年”语出《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本题答案选B。

第2题:

我国古代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特定称壻,其称谓有特定的出处,下列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 排列正确的是( )
A.及笄——弱冠——艾——古稀
B.总角——古稀——期颐——艾
C.不惑——总角——而立——皓首

D.艾——期颐——及笄——弱冠


答案:A
解析:
总角:指童年。及笄:指女子15岁。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 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艾:指50岁。古稀:指70岁。皓首: 指老年,又称“白首”。期颐:指百岁。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3题:

  关于我国古代年龄的称谓,解释正确的是

A.豆蔻:女子二十岁

B.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C.而立之年:三十岁

D.古稀之年:一百岁


  参考答案:BC

  【解析】古代年龄称谓:不满周岁--襁褓;13岁(女)--豆蔻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30岁(男)--而立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100岁--期颐。故本题答案选BC

    更多三支一扶相关问题请查看上学吧三支一扶页面:http://www.shangxueba.com/news/C69.html

第4题:

我国习惯上所称的近洋航线指的是哪里?


正确答案: 近洋航线是指本国各港口至邻近国家港口间的海上运输航线的统称。我国习惯上把航线在亚丁港以东地区的亚洲和大洋洲的航线称为近洋航线。

第5题:

下列选项中,年龄与称谓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女子13岁—豆蔻年华
B.男子20岁—弱冠
C.女子15岁—及笄之年
D.男子50岁—不惑之年

答案:D
解析:
男子40岁为不惑之年,50岁为知天命之年。

第6题:

及笄之年:古代把十五岁的女子称为及笄,所以及笄之年是指女子十五岁。在古代,女子十五岁成年,表示可以出嫁了。


参考答案:对

第7题:

在我国文化用语中经常出现“别称”或“代称”。下列关于“别称”和“代称”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是菊花。
B.古人用“弄璋之喜”来祝贺他人升官
C.人们称妇女为“巾帼”是由于妇女戴的头巾叫巾帼
D.“及笄之年”指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到了可结婚年龄

答案:B
解析:
A项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所以黄花是菊花。B项弄璋之喜代指生儿子,所以B项是错误的。C项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宽大似冠,内衬金属丝套或用削薄的竹木片扎成各种新颖式样,外裱黑色缯帛或彩色长巾,使用时直接戴在头顶,再绾以簪钗。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巾帼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如今已是对妇女的一种尊称。所以C项正确。D项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所以D项正确。故本题选B项。

第8题:

我国古代“四大美男”指的是()?


参考答案:兰陵王、潘安、宋玉、卫玠

第9题:

中国古代的而立之年指的是()。

  • A、二十岁
  • B、三十岁
  • C、四十岁
  • D、五十岁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人们把男子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分别叫做()之年

  • A、弱冠
  • B、及笄
  • C、舞勺
  • D、金钗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