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滤纸过滤时,将滤液转移至滤纸上时,滤液的高度一般不要超过滤纸圆锥高度的1/3,最多不得超过1/2处。

题目

用滤纸过滤时,将滤液转移至滤纸上时,滤液的高度一般不要超过滤纸圆锥高度的1/3,最多不得超过1/2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正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选择定量滤纸时,通常要求沉淀的量不超过滤纸圆锥体高度的()。

A.1/4

B.1/2

C.2/3

D.3/4


本题答案:B

第2题:

白术的乙醚滤液点于滤纸上,喷1%香草醛硫酸试液显A.紫色B.黑色C.桃红色SXB

白术的乙醚滤液点于滤纸上,喷1%香草醛硫酸试液显

A.紫色

B.黑色

C.桃红色

D.黄色

E.绿色


正确答案:C

第3题:

将一些锌粉加入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完全反应后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滤纸上一定不含锌,一定不含铜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滤纸上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C.滤液中可能含硝酸锌,滤纸上可能含有铜,也可能含有锌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滤纸上一定含有铜,一定含有锌


正确答案:B

第4题:

向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反应完成后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A、滤纸上有Ag、Cu、Fe、Zn,滤液中有Zn2+、Fe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Fe2+
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Cu2+、Zn2+、Fe2+
D、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Cu2+、Zn2+、Fe2+

答案:A,D
解析:

第5题:

在质量分析中,进行过滤时,漏斗中的液面不要超过滤纸高度的()。

A.1/2

B.1/3

C.2/3

D.3/4


参考答案:C

第6题:

过滤操作中,漏斗中的液面不要超过滤纸高度的2/3。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7题:

过滤时,漏斗中液面不可超过滤纸高度的( )。

A.1/3

B.2/3

C.3/4


正确答案:B

第8题:

重量法中,用三角漏斗过滤晶形沉淀时,溶液应控制在 ( )

A.漏斗的1/3高度

B.漏斗的2/3高度

C.滤纸的1/3高度

D.滤纸的2/3高度


参考答案:D

第9题:

用滤纸过滤时,将滤液转移至滤纸上,滤液的高度一般不要超过滤纸圆锥高度的1/3,最多不得超过1/2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10题:

材料:
某教师对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选材、提取、过滤、色素分离等方面进行了以下优化改进,且实验效果良好:(1)用女贞叶替代菠菜叶;(2)用95%乙醇替代丙酮;
(3)过滤时,原来的做法为“将研磨液倒入有脱脂棉的小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优化后的做法为“不用过滤,用尼龙布覆盖在研磨液上面”;(4)色素分离时。原来的做法为“先用铅笔在滤纸上画定位线,再用毛细管吸取滤液,沿铅笔线画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重复2~3次”,改进后的做法为“用2片盖玻片,外面包裹2层纱布直接在尼龙布上蘸取滤液,印到滤纸上.一次即可”。
问题:
(1)分析该教师改进实验的理由。(12分)
(2)根据材料归纳实验教学优化的一般原则。(8分)


答案:
解析:
(1)教师改进实验的理由:
①女贞叶替换菠菜叶是由于女贞叶不易散失水分,更易保存;
②丙酮易挥发且有毒,换成95%酒精更安全;
③改进后,叶绿素提取液不用倾倒在脱脂棉的漏斗中,减少提取液损失,使操作更简便;
④用毛细吸管划线的环节,操作不方便极易出现错误,改进后用盖玻片蘸取滤液印在滤纸上会减轻学生的实际操作负担,能更好地将注意力放在观察实验现象及其总结归纳上。(每点3分)
(2)随着社会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提升,高中生物实验将会迎来重要的发展阶段,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会随之大量涌现。不论是眼下的应试环境还是素质教育培养,高中生物实验课程都将进一步发挥它的教学效果。未来生物实验必将成为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实验思维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优化的一般原则包括:
①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关注实验安全问题,减少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②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规范操作,以引导学生思维为出发点,以探究性学习为实验过程的手段。探究的程度与步骤可能是全面的,也可能是只有其中的几步。
③有据可依原则。以教学大纲为教学的知识目标,以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学方向,深入了解学生.合理处理实验。
④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的条件,主要考虑材料的可获得性,实验步骤的可操作性,实验整体的可行性,从而考虑设计的实验是否可行。
⑤保证实验效果良好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