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砌体房屋中,为什么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题目

多层砌体房屋中,为什么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地震区的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哪项要求()。

A、墙体布置均匀对称

B、优先采用纵墙承重的结构体系

C、楼梯间应对称地设在房屋尽端

D、烟囱、风道等不应削弱墙体


标准答案:AD

第2题:

砌体房屋中对抗震不利的情况是(  )。

A. 楼梯间设在房屋尽端
B. 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的结构布置方案
C. 纵横墙布置均匀对称
D. 高宽比为1∶1.5

答案:A
解析: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7.1.4条规定,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宜符合表7.1.4的要求。D项中高宽比为1:1.5已经符合烈度为9度的抗震要求,是非常安全的。第7.1.7条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布置和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不应采用砌体墙和混凝土墙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②纵横向砌体抗震墙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且纵横向墙体的数量不宜相差过大;③略。④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⑤⑥略。故选择A项。

第3题:

地震区的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哪项要求()

A、墙体布置均匀对称

B、优先采用纵墙承重的结构体系

C、烟囱.风道等不应削弱墙体

D、楼梯间应对称的设置在房屋尽端


参考答案:A,C

第4题:

以下关于多层砌体房屋结构体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优先采用纵墙承重体系
B.是否设置防震缝,取决于房屋的抗震等级
C.设防烈度为7度时,可不设置防震缝
D.宜尽量将楼梯间设置在房屋的转角处

答案:C
解析:

第5题:

设防烈度为8度、9度的多层砌体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 )除外。

A.楼梯间设置在房屋尽端或转角处
B.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C.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D.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答案:A
解析:
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多层砌体房屋在具有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设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可采用50~100mm。其条件为: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第6题:

有关多层砌体房屋结构布置的下列叙述中,何项错误:()。

A.楼梯间墙体缺少各层楼盖的支承,不宜布置于房屋尽端

B.楼梯间可设于房屋的尽端,但必须是对称设置两个楼梯间,这样,房屋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重合,有利于抗震

C.一般来说,多层砌体房屋不宜考虑设置防震缝

D.房屋的现浇混凝土楼盖宜布置成双向板楼盖


正确答案:B

第7题:

设计多层砌体房屋时,受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预期房屋中部的沉降比两端大。为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影响,最宜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置构造柱
B、在檐口设置圈梁
C、在基础顶面设置圈梁
D、采用配筋砌体结构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砌体结构的沉降验算;
圈梁作用包括:①提高楼盖的水平刚度;②增强纵、横墙的连接,提高房屋的整体性;③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影响;④减小墙体的自由长度,提高墙体的稳定性。BC两项,设置在基础顶面部位和檐口部位的圈梁对抵抗不均匀沉降作用最为有效。当房屋两端沉降较中部为大时,檐口部位的圈梁作用较大;当房屋中部沉降较两端为大时,位于基础顶面部位的圈梁作用较大。

第8题:

在多层砖砌体房屋中的适当部位设置()并与()结合共同工作,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防止和延缓房屋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突然倒塌。


参考答案: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圈梁

第9题:

抗震设计的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下例要求不正确的是( )。

A.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B.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
C.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D.楼梯间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关于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 )。

A.应优先采用纵墙承重体系
B.是否设置防震缝,取决于房屋的抗震等级
C.设防烈度为7度时,可不设置防震缝
D.宜尽量将楼梯间设置在房屋的转角处

答案:C
解析:
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楼梯间不宜布置在房屋的转角处,在8度和9度且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宜设防震缝:①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②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③各部分结构质量和刚度截然不同,而与抗震等级无关。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