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伤寒、副伤寒病人或疑似伤寒病人都()。

题目

所有伤寒、副伤寒病人或疑似伤寒病人都()。

  • A、隔离治疗
  • B、不需隔离治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肥达试验结果是:H凝集价1:640,O凝集价1:320,A凝集价l:80,B凝集价l:80,C凝集价1:80时该病人可能为

A、甲型副伤寒杆菌所致副伤寒

B、乙型副伤寒杆菌所致副伤寒

C、伤寒

D、回忆反应

E、预防注射


参考答案:C

第2题:

乙类传染病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可不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


答案×

第3题:

伤寒副伤寒的传染源是

A、病人

B、带菌者

C、患病或带菌动物

D、带菌动物制品

E、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E

第4题: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伤寒、副伤寒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伤寒、副伤寒病人时应于()

  • A、城镇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报告
  • B、城镇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报告
  • C、不报告
  • D、在24小时内报告
  • E、在48小时报告

正确答案:B

第5题:

肥达试验结果:H1:640,O1:320,A1:80,B1:80,该病人可能是()

  • A、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 B、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 C、回忆反应
  • D、伤寒
  • E、预防注射

正确答案:D

第6题:

[假设信息]假如发热病人肥达反应“0”1:40,“H”1:320,“A”1:640,“B”1:640,应考虑为

A.伤寒

B.副伤寒甲

C.副伤寒乙

D.副伤寒丙

E.预防接种后


正确答案:E
伤寒病原体有伤寒及副伤寒甲、乙、丙4种,它们都有组成相同的菌体抗原“O”和特异性各异的鞭毛抗原“H”,肥达反应就是用已知伤寒杆菌“O”、“H”抗原和副伤寒杆菌A、B的“H”抗原,与病人血清做凝集试验,以测定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存在,从而作出伤寒和副伤寒甲、乙的诊断。由于副伤寒丙发病者甚少,凝集效价较低,肥达反应常呈假阴性,目前已不包括在肥达反应检测中。正常人由于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血清中可有一定量抗体,一般情况下,伤寒杆菌“O”凝集效价>1:80,“H”凝集效价1:160,副伤寒甲、乙凝集效价>1:80才有诊断价值。人体感染伤寒、副伤寒后“O”抗体出现较早,维持时间短(半年左右),且消失后不受非特异性抗原刺激而重新出现。“H”抗体出现较晚,但可维持数年,消失后易受非特异抗原刺激而出现回忆反应。“O”、“H”均超过正常值为伤寒,“O”在A或B中增高,则分别诊断为副伤寒甲或乙。本例“O”凝集效价不高,表明无伤寒或副伤寒杆菌的感染。“H”在A、B中均明显升高,提示患者曾接受过伤寒及副伤寒甲、乙三联疫苗接种,或受到非特异性抗原刺激而引起的回忆反应。

第7题:

发现伤寒、副伤寒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时,疫情上报的时间是

A、城镇和农村均<48小时

B、城镇和农村均<12小时

C、城镇<12小时,农村<24小时

D、城镇<24小时,农村<36小时

E、城镇<6小时,农村<12小时


参考答案:C

第8题:

肥达试验结果:H 1:640,O 1:320,A 1:80,B 1:80,该病人可能是 ( )

A、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B、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C、回忆反应

D、伤寒

E、预防注射


参考答案:D

第9题: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伤寒、副伤寒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伤寒、副伤寒病人时应于()

  • A、城镇六小时内,农村于十二小时内报告
  • B、城镇十二小时内,农村于二十四小时内报告
  • C、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
  • D、不报告
  • E、在四十八小时报告

正确答案:B

第10题:

肥达反应的参考值为()。

  • A、伤寒H<1:160;0<1:8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80
  • B、伤寒H<1:80;0<1:16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80
  • C、伤寒H<1:160;0<1:8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160
  • D、伤寒H<1:160;0<1:4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80
  • E、伤寒H<1:160;0<1:8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40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