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读”连文,始见于()

题目

“句读”连文,始见于()

  • A、西汉
  • B、东汉
  • C、魏晋
  • D、唐代
  • E、宋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笺?笺文始见于何时?试析笺的行文对象的变化。
笺是由东汉时期带书札性质的上行文,经长期演化,到南北朝以后,成为主要用于向太子、皇后致谢贺的准上奏文种。
笺的行文对象变化:
(1)汉代笺由下级进呈于郡的长官。
(2)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开始将“笺”规定为上于太子的公文文种。
(3)唐代对太子庆贺用笺。
(4)宋、明,演变后上于皇后、太子。
(5)清代自雍正朝以后,不再预设太子,笺仅用于对皇后庆贺。

第2题:

“仲秋之月,雷乃始收”中“乃始”是()

  • A、偏义连文
  • B、同义连文
  • C、偏正结构
  • D、大名冠小名

正确答案:B

第3题:

什么是句读?句读与标点有什么异同?


参考答案:句读就是断句,指阅读古文时音节停顿的地方。唐代以后,句子语意完整断开叫句,未完整断开较读。句读和标点的共同之点是都用来断句并标志语音停顿的长短。
二者的不同之点:(1)标点符号比句读符号多。句读符号一般只有圈、点、钩等几种,标点符号却有十余种。
(2)句读只起断句作用,标点不仅起断句作用,还能表达语气和感情。

第4题:

什么是同义连文?


正确答案: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单音节的同义词组成的并列关系的双音节词语或多音节词语。例如《国语。齐语》:“男女不淫,牛马选具。”其中的“选具”就是同义连文,都是指齐备义。

第5题:

清代《说文》四大家:()《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义证》、《说文句读》与《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正确答案:段玉裁;桂馥;王筠

第6题:

《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许慎所著,清代研究《说文》的学者很多,成绩突出的有()。《说文句读》是王筠的著作。


正确答案:段玉裁、朱骏声、桂馥、王筠

第7题: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以“始得”二字结构全文的特点。


正确答案: “始得”二字贯穿全文,文中五次强调“始得”:“未始知”、“始指异之”、“然后知”、“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为了突出“始得”,作者采用曲折入题的手法,先写自己以前游览众山的情形,为后游西山作铺垫,同时将西山与众山的高下作对比,通过侧面烘托和对比突出了西山的与众不同,进一步强调了“始得”,表现了自己的感悟。作者之所以强调“始得”西山开始的,更主要的是自己精神上真正地得到了解脱。

第8题: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什么是偏义连文?


正确答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偏义复词”,这类复音词通常由反义或近义的两个词素组成,但其中只有一个词素表义,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例如在古汉语书中出现的“爱憎”、“公姥”就是偏义连文。

第10题:

“天子焉始乘舟”中“焉始”是()

  • A、偏义连文
  • B、同义连文
  • C、偏正结构
  • D、大名冠小名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