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处理化疗毒副作用的方法。

题目

简述处理化疗毒副作用的方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①改变给药途径:如采用胸、腹腔内给药,动脉灌注,肿瘤内局部注射等;
②无菌病房的使用,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③输注浓缩白细胞或血小板等成分血可防治感染和出血;
④使用造血因子如rhGM-CSF、rhG-CSF促进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的恢复。
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⑥配合使用解毒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食管静脉曲张硬化疗法的方法。


正确答案: (1)曲张静脉旁注射硬化剂---硬化剂可造成无菌性炎症,刺激粘膜下组织纤维化,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小的瘢痕,使粘膜增厚压迫静脉阻断血流而止血。
(2)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硬化剂可以刺激静脉内膜,造成无菌性炎症及血管炎,形成血栓,血栓机化后使曲张静脉闭塞而止血。

第2题:

简述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1)局部反应:某些化疗药物,如柔红霉素、氮芥、阿霉素等多次静注可引起静脉炎,其防治措施:静注后要用生理盐水冲洗静脉,以减轻其刺激;若发生静脉炎需及时使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或冷敷、休息数天直至静脉炎痊愈,否则可造成静脉闭塞;静注时血管要轮换使用;静脉穿刺时严防药液外溢皮下,否则可引起局部组织的炎症甚至坏死’若发生处理同静脉炎。
(2)骨髓抑制:抗白血病药物在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会损害正常细胞,在化疗中必须定期查血象,做骨髓穿刺,以便观察疗效及骨髓受抑制情况。
(3)消化道反应:某些化疗药物可以引起恶心、呕吐、纳差等反应。化疗期间患者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和富有营养,必要时可用止吐镇静剂。
(4)其他:长春新碱能引起末梢神经炎、手足麻木感,停药后可逐渐消失。柔红霉素、高三尖杉酯碱类药物可引起心肌及心脏传导损害,用药时要缓慢静滴,注意复查心电图。甲氨蝶呤可引起口腔黏膜溃疡,甲酰四氢叶酸钙可对抗其毒性作用。环磷酰胺可引起脱发及出血性膀胱炎导致血尿,有血尿必须停药。

第3题:

患者行大剂量化疗,其最严重的毒副作用是A.胃肠反应B.骨髓抑制C.肝功受损SX

患者行大剂量化疗,其最严重的毒副作用是

A.胃肠反应

B.骨髓抑制

C.肝功受损

D.心肌损害

E.头发脱落


正确答案:B
化疗最严重的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最常见的毒副作用是胃肠反应。

第4题:

常见的化疗药的毒副作用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静脉炎、静脉栓塞;
②药物外渗引起皮肤、软组织损伤;
③胃肠道反应;
④骨髓抑制;
⑤心、肝、肺、肾等器官功能损害及神经系统毒性;
⑥其他,如脱发、色素沉着、过敏反应等。

第5题:

哪项不是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 A、即刻反应
  • B、早期反应
  • C、迟发反应
  • D、中期反应
  • E、远期反应

正确答案:D

第6题:

小儿白血病化疗用药过程中,有哪些毒副作用?


正确答案:⑴消化道: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黏膜溃疡或出血;
⑵造血系统:化疗药抑制骨髓,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
⑶神经系统:长春新碱可引起末梢神经毒性反应,如:口唇、指趾麻木,抬腿无力,停药后症状消失;
⑷泌尿系统:环磷酰胺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和血尿。

第7题:

化疗药的毒副作用,早期反应是用药后1天内出现的反应。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简述柔红霉素、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类和长春新碱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及护理
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防治
(1)局部反应:某些化疗药物,如柔红霉素、氮芥、阿霉素等多次静注可引起静脉炎。
(2)骨髓抑制:在化疗中必须定期查血象,做骨髓穿刺,以便观察疗效及骨髓受抑制情况。
(3)消化道反应:化疗期间患者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和富有营养,必要时可用止吐镇静剂。
(4)其他:柔红霉素、高三尖杉酯碱类药物可引起心肌及心脏传导损害,用药时要缓慢静滴,注意复查心电图。
主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2)保证休息、睡眠、适量活动。
(3)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4)化疗的护理:
①遵医嘱静注化疗药,药物静注速度要慢,药物不可注射在血管外或引起血管外渗。
②某些化疗药如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等易引起恶心呕吐,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镇吐剂。
③静脉点滴柔红霉素、高三尖杉酯碱时,注意听心率、心律变化,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应做心电图,并及时通知医生。
(5)输血或输血浆护理:输血前严格按输血规范要求进行操作,输血后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6)预防内外源感染。

第9题:

请回答化疗药物草酸铂的毒副作用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神经毒性:剂量限制性毒性为剂量相关性、蓄积性、可逆转的外周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感觉迟钝和(或)感觉异常,遇冷加重;
②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③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不高,多为轻中度;
④其他:轻度转氨酶升高,无肾脏毒性和脱发。

第10题:

简述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应急预案。


正确答案:1.停止化疗药物输注,评估化疗药物种类、性质及局部渗出的程度。
2.保留原针头接注射器,尽量回抽外渗于皮下的药液。
3.在渗出局部的外围做皮下环行封闭。封闭液的配制:利多卡因0.1g或利多卡因0.1g+地塞米松5mg,也可使用相应的拮抗剂。蒽环类药物外渗时,遵医嘱静脉注射右丙亚胺。
4.24~48小时内给予间断冰冷敷(长春碱类化疗药需热敷),敷15~20分钟,间隔15分钟。冷(热)敷期间加强观察,防止冻伤或烫伤。蒽环类药物外渗时,遵医嘱静脉注射右丙亚胺。
5.酌情采用局部药物外敷: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局部外涂调醋金黄散、喜疗妥等。
6.水平抬高患肢,避免患处局部受压。
7.外渗24~48小时后,可适当选用微波、激光等物理治疗。
8.当皮肤表面有水疱形成时,酌情抽吸疱内渗液。抽吸方法:消毒皮肤后,用注射器尽量吸尽疱内渗液,同时用无菌棉签轻压水疱表面,避免水疱表皮破溃,抽吸后用无菌软纱敷料覆盖。
9.局部发生破溃、坏死,给予清创、换药等处理。
10.如有疼痛,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11.密切观察外渗局部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等,做好护理记录。
12.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时上报。
13.做好交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