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早期在修筑木构建筑时,第三个环节是()。A、插桩B、安梁C、造墙D、建顶

题目

人类早期在修筑木构建筑时,第三个环节是()。

  • A、插桩
  • B、安梁
  • C、造墙
  • D、建顶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板桩建筑物沉桩时导向梁距板墙顶的距离应( )替打套入桩的长度。

A.小于
B.等于
C.略大于
D.大于

答案:D
解析:
导向梁距板墙顶的距离应大于替打套入桩的长度。

第2题:

建筑基坑采用排桩或地下连续墙时,其构造要求中正确的是( )。
A.悬壁式排桩结构桩径不宜小于600mm
B.排桩顶部应设钢筋混凝土冠梁连接,其宽度不宜小于桩径,高度不宜小于400mm
C.排桩与桩顶冠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大于C20
D.当采用锚杆支撑时,锚杆自由段长度不宜小于4m


答案:A,B,C
解析:
现浇式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厚度不宜小于600mm。当采用锚杆支撑时,锚杆自由段长度不宜小于5m并应超过潜在滑裂面1.5m。

第3题:

支撑结构挡土的应力传递路径是( )。

A.围檩(冠梁)→围护(桩)墙→支撑

B.围护(桩)墙→支撑→围檩(冠梁)

C.围檩(冠梁)→支撑→围护(桩)墙

D.围护(桩)墙→围檩(冠梁)→支撑


正确答案:D
本题涉及的考点是支撑结构挡土的应力传递路径。支撑结构挡土的应力传递路径是围护(桩)墙→围檩(冠梁)→支撑。

第4题:

场地地面空旷、地址条件较好、周围无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时,应优先采用的基坑施工方法是( )。

A.钻孔灌注桩支护开挖
B.钢板桩支护开挖
C.地下连续墙支护开挖
D.放坡开挖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地铁车站施工方法与适用条件。在场地土质较好、基坑周围具备放坡条件、不影响相邻建筑物的安全及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基坑宜采用全深度放坡或部分深度放坡。

第5题:

场地地面空旷、地址条件较好、周围无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时,应优先采用的基坑施工方法是( )。(13真题)

A、放坡开挖
B、钢板桩支护
C、钻孔灌注桩支护
D、地下连续墙支护

答案:A
解析:

第6题:

支撑结构挡土的应力传递路径( )。

A.围护(桩)墙→围檩(冠梁)→支撑
B.围檩(冠梁)→围护(桩)墙→支撑
C.围护(桩)墙→支撑→围檩(冠梁)
D.支撑→围护(桩)墙→围檩(冠梁)

答案:A
解析:
支撑结构挡土的应力传递路径是围护(桩)墙→围檩(冠梁)→支撑。

第7题:

(2013 年真题场地地面空旷、地址条件较好、周围无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时,应优先采用基坑施工方法( )。

A.放坡开挖
B.钢板桩支护
C.钻孔灌注桩支护
D.地下连续墙支护

答案:A
解析:
在场地土质较好、基坑周围具备放坡条件、不影响相邻建筑物的安全及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基坑宜采用全深度放坡或部分深度放坡。

第8题:

板桩建筑物沉桩时导向梁距板墙顶的距离应()替打套人桩的长度。

A.小于
B.等于
C.略大于
D.大于

答案:D
解析:

第9题:

应力传递路径是( )。
A、围护(桩)墙→围檩(冠梁)→支撑
B、支撑→围护(桩)墙→围檩(冠梁)→围护(桩)墙
C、支撑→围护(桩)墙→围护(桩)墙→围檩(冠梁)
D、围檩(冠梁)→围护(桩)墙→围护(桩)墙→支撑


答案:A
解析:
应力传递路径是围护(桩)墙→围檩(冠梁)→支撑。参见教材P110。

第10题:

当基坑开挖较浅,还未设支撑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水泥土搅拌桩墙表现为墙顶位移最大,向基坑方向水平位移
  • B、地下连续墙表现为墙顶位移最大,向基坑方向水平
  • C、旋喷桩桩墙表现为墙顶位移最大,向基坑方向水平位移
  • D、钢板桩表现为墙顶位移不变或逐渐向基坑外移动,墙体腹部向基坑内突出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